【把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民为安。然而,长期以来,食品小作坊缺乏监管及相应依据和标准,一直是管理上的“老大难”。很多看似诱人的小作坊食品,背后的生产环境怎么样、卫生情况是否达标等,只能凭商贩的良心及自觉。这样一来,不法商贩有机可乘,也给消费者带来巨大健康隐患。因此,规范食品小作坊的生产经营行为迫在眉睫。
小作坊食品安全难题如何破?怎样才能既维护消费者的消费安全,又保护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笔者认为,“一刀切”的食品行业准入门槛显然不适合目前的国情,对于小作坊食品的安全整治应疏堵结合。
在笔者工作的浙江杭州市余杭区,针对当地部分肉制品无证生产问题,从2012年起,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开始联合相关部门,以疏堵结合为原则开展整治提升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相关部门深入调查,掌握实情,将当地肉制品生产经营户进行摸底,了解了无证无照非法加工点的情况。借鉴以往几次专项整治“只堵不疏”的经验教训,监管部门提出“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整治方针,实施“两手抓”举措:一手抓专项整治,着力治标,重拳出击,打击非法加工;一手抓提升改造,着力治本,引导肉制品加工户进驻标准厂房、合法生产经营。同时严厉整治无证肉制品加工行为,多部门采取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无证无照肉制品加工行为,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一律予以立案查处。不仅如此,相关部门还严查流通环节和餐饮服务环节的非法肉制品,严格索证索票,加强产品抽检力度,对从非法渠道购入肉制品和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肉制品的行为依法查处,从而堵住无证肉制品销售渠道,杜绝无证生产死灰复燃。
经过几年的整治提升,当地肉制品加工园区内的各加工户,从以前的脏乱差发展到目前的工艺流程合理有序,厂房宽敞明亮,产品合格率逐年提高,销量稳步增长。有些企业的产品还销往国外,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该园区的成功运营,树立了小作坊食品安全整治提升成功的“余杭样板”。此举不仅有效增强了当地肉制品行业的自律意识,规范了行业秩序,也提升了该地区食品安全水平。
笔者认为,“破题”小作坊食品安全难题,需要监管部门开动脑筋、多花心思,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齐参与,有效形成合力。未来,还应强化生产过程控制,推进食品生产领域电子追溯体系建设等,由此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吴秉枫,系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