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观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人进入了军工产业,他们为新中国设计、制造生产出大量的军工产品,正是这些有威力的军工产品彰显了国力,让新的共和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再也不怕外敌的入侵了,凡是和新中国叫板的国家,都被新中国的军队拿着我们自己制造的武器打回老家去。
这些军工战线的主力军,才是共和国的脊梁。
根据公开报道,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从共和国成立初期,就成为新中国的军工重地。现在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从那时开始组建的国家主力军工企业。新中国的几代坦克、火炮,都是他们设计生产出来的。这些军工产品,在新中国的几次对外战斗中、在国内救灾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中国历次大阅兵都有他们生产的重型武器组成的主力方队。
包头的军工产业,为共和国的强大作出了巨大贡献。
内蒙古自治区话剧院建在包头,是中国少有的不在省会城市的省级话剧团体。把包头军工产业队伍几十年来默默无闻为新中国贡献力量的生动事迹搬上舞台,是内蒙古自治区话剧院的强烈愿望。
由内蒙古自治区话剧院组织演出、林蔚然编剧、吴晓江导演的话剧《大国工匠》,向观众展示了军工人坚强的意志和曲折的人生,谱写了一首感人的共和国脊梁的颂歌。
军工工匠是一个群体,并不指哪一个特定的工种。《大国工匠》编剧林蔚然从一个上世纪五十年代来到包头从事军工生产的工程师郑浩天写起。郑浩天是留学德国的博士,那时的留学生很稀少。郑浩天留学回国,本可以留在北京、上海那样的大城市,过着舒适的生活同时进行科学研究,但是,他选择了当时一个小城市包头。他一心投入到新产品的设计中。他为了争取时间,不耽误生产,决定以身许国。他放弃恋爱,和将要结婚的女朋友洪莲分手,为的是一门心思投入到新武器攻坚中。这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也许是可笑的——结婚和工作矛盾不可调和吗?而在当时,在那样的一腔爱国热情中,中国的那一代年轻人就有这样做的。这一看似极端的事例典型,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中国军工产业人希望新中国快速强大的执着甚至有些偏激的行为。而郑浩天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竟然把洪莲让给了他的好朋友、一个普通电焊工陈之培,郑浩天相信陈之培也爱洪莲,能给洪莲幸福,而陈之培也确实对洪莲深爱有加。在陈之培和洪莲新婚之日,郑浩天完成了新的军工产品的设计,他要把这一喜讯告诉自己最好的朋友陈之培和洪莲,竟然闯到了陈之培和洪莲的新婚现场。这让洪莲又喜又悲的时刻,有着非常强烈的戏剧效果,让观众唏噓不已。
后面的戏,陈之培这个普通电焊工成了主角。在工厂待过的人都知道“车、钳、铣,没法比。铆、电、焊,没人干。”电焊工在各工种中是比较辛苦和危险的。在坦克制造中,电焊工序是关键工序,任何用钢板做材料的产品中,电焊都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钢板再坚硬,焊接不过关就形成了软肋。陈之培靠着刻苦钻研,一丝不苟,成为企业电焊的巨匠,他焊接的产品天衣无缝。他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电焊工,为中国的坦克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写这样的工业题材的现代戏,如果把戏剧冲突停留在历史事件的讲述上,则会流入图解历史事件的乏味中去。编剧林蔚然深知这个道理,她时时注意在这样的工业题材中刻画人物。郑浩天、洪莲、陈之培之间的并非三角恋爱的真情,表达得令人信服。陈之培和洪莲的儿子陈启生从小就喜欢郑叔叔,长大后非要拜郑浩天为师,让观众看到了洪莲对郑浩天的崇拜和喜爱想通过儿子来实现。陈之培作为军工厂最权威的工匠,他为了攻克技术难关身负重伤,又挑起了培养徒弟的重任。他桃李满天下,对徒弟的要求就是要爱国家、爱军工。编剧没有回避中国近些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给军工产业带来的冲击,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看上了由国家培养的、军工企业中的有高超技术的工匠,纷纷以高薪来军工企业挖人。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都有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这些共和国的工匠,有的坚守在军工企业第一线,有的去了民营企业当老总。当众人为坐着轮椅的老工匠陈之培过八十大寿时,他的徒弟、徒孙都来给他祝寿,舞台上向观众展现了一场由国家培养出来的、掌握了高超技术的工匠在新的形势面前的激烈冲突,冲突的结果是让观众明白了国家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有这些心中有国家、手中有技术的大国工匠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苦干着。当天安门国庆大阅兵中那滚滚驶过的坦克激动着亿万人心时,这些坦克的制造者们在电视机前心中涌动着自豪和骄傲,此刻,他们为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而感到满足。
内蒙古自治区话剧院和当年来包头的军工企业一样,坚持几十年在包头创作生产,他们也以工匠精神,逐渐成为中国话剧领域一个有着自己艺术特色的团体。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吴晓江和内蒙古自治区话剧院合作多年,他对剧院的艺术风格是了解的,《大国工匠》整台演出激情澎湃,活动舞台开合有度,如同古希腊戏剧中的歌队那样的集体电焊场面和手持坦克的满台亮相,都高度凝聚了戏剧气氛。我想这也是和长期在艺术创作中多次深入到军工企业体验生活是有关的。
希望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多多出现这样讴歌真正的共和国脊梁的好戏。国家靠这样的力量强大,民族靠这样的精神振兴。
(作者:李龙吟,系北京市剧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