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
近期,网上有文章指出,国外学术期刊上发布了两项关于益生菌的最新研究结果,研究显示“益生菌不仅无益,还有害健康”,“益生菌,一个养生骗局”。一时间,益生菌成了无益菌,呼伦哗然。后经专家科普,上述国外研究结论被错误解读,其结论是强调益生菌的使用要注重个性化,不可曲解为益生菌无益或有害;而且,该研究受试者人数过少,并不能代表益生菌功能和安全性的普遍情况。
尽管“益生菌无益”的不实信息得到澄清,但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本意是强调益生菌使用要个性化的科学研究,被一些媒体曲解成益生菌“无益”,甚至“有害”,是“一个养生骗局”,这种反差与益生菌的宣传有很大关系:当下,一些商家过度宣传和“神化”益生菌的功能,导致消费者陷入“益生菌包治百病”的误区,这也是很多食品和保健食品在宣传上的通病。
江南大学副校长陈卫教授强调,大量的临床实验数据证明,针对特定的疾病(主要是肠道疾病),益生菌可作为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不过,在更多情况下,益生菌应该被认为是一种食品,可以提供一定的预防和干预的健康作用,但不能取代药物治疗。
与陈卫教授的观点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益生菌产品成了营养健康领域的香饽饽,夸大宣传功效的现象屡见不鲜。无论是逛超市,还是看电视,关于益生菌的产品和广告到处可见,从饮料到颗粒、胶囊,从普通食品到保健食品,数不胜数。而且,其功能宣传不仅限于促进肠道健康,还包括免疫发育、营养代谢、情绪管理、肝脏疾病、口腔健康、妇科健康等各个方面,对肠道综合征、呼吸道感染、过敏、口臭、胃溃疡等疾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而且,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菌株来源不明,且缺乏科学的研究验证。陈卫教授强调,益生菌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有许多科学问题需要探索。科技工作者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加大科技投入,系统研究益生菌的功能机制,重视临床验证工作。
陈卫教授对益生菌的建议,同样适合很多食品和保健食品。目前,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现象很普遍,保健食品仿佛成了“神仙”,可以预防治疗各类疾病。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成不了“神仙”,保健食品又成了“魔鬼”,被认为毫无益处,与欺诈经常联系起来。
无论是“神仙”,还是“魔鬼”,这均与食品营养健康及其功能机制的科学研究还不够有关。有专家曾表示,一些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自己也“说不清楚”。因为他们没有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来搞清楚保健食品的功能机制,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和临床验证,无法明确告诉消费者这些保健食品到底具体有多大的健康作用、如何发挥作用。于是,很多保健食品一会儿被夸大成“神仙”,一会儿又被斥责为“魔鬼”,缺乏科学认识。
因此,食品科技研究亟待加强,营养健康功能亟待在临床进行科学验证。健康来不得半点忽悠,科学容不得丝毫模糊,只有明白无误地搞清楚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功能机制,我们才能放心食用。
(作者:陈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