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辽宁自贸区:打造东北振兴新引擎

    作者:本报记者 刘勇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3日 10版)

        【自贸试验区建设五周年】

        自去年4月1日辽宁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以来,沈阳、大连、营口三大片区共同发力,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各项工作,致力打造东北振兴新引擎。目前,辽宁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已经落地96项,总结推出首批25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截至今年11月10日,辽宁自贸试验区共新增注册企业33320家,注册资本4979亿元。

    深度简政放权,打通企业发展“高速路”

        “今年9月2日,企业向自贸区营口片区提交材料,9月17日就破土动工。”营口精制铝材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办理立项备案到取得施工许可证,原来需要半年的手续现在仅用了半个月时间,节省了大量成本。

        在辽宁省委、省政府部署下,辽宁举全省之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紧紧抓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关键,为企业提速发展提供保证。目前,辽宁省级层面共出台20个政策文件、215项政策措施,向三个片区下放133项省级管理权限,全力支持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沈阳、大连、营口三个市分别制定片区实施方案,出台政策清单、产业政策、招商引资办法、人才引进意见等多项举措。

        辽宁自贸试验区以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对95项商事登记后置审批事项,采取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等方式实施分类改革,实现企业“准入”和“准营”同步提速。营口片区挂牌不到半年,就发出全国首张“46证合一”营业执照,为企业节省登记时间约50个工作日。

        大连片区针对企业需要精准施策,提出“一企一策”“量身定制”等创新举措。大连海关通过综合叠加多项优惠政策,利用“通关一体化”“分送集报”“保税货物区域结转”“自行运输”等创新监管制度,制定了全面压缩通关时间的贴身监管服务方案。英特尔(大连)公司率先享受政策红利,省去全部转关操作,通关效率提升20%,年减少二线申报近万次,货物入区时间由原来的30小时缩短到5小时,并通过“先入区,后报关”模式,实现24小时货物入区不间断、车间生产不间断,企业每年节省操作时间近2万小时。目前,该公司进口货物从飞机抵港到抵达工厂耗时仅为2个小时,基本实现“通关零等待”“7×24小时全天候通关”。

        在沈阳片区,沈阳海关推出“集报集缴”创新举措,使企业通关时间从原来的3至4天缩短到1天以内,为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企业降低通关综合成本40%,受益通关货物价值累计达4.98亿元人民币。

        目前,大连海关、沈阳海关、辽宁海事局等监管部门纷纷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创新举措;东北四省区在跨部门一次性联合检查、无障碍通关通检等10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东北地区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互联互通格局初步形成。

    发挥区位优势,构筑开放新格局

        辽宁是历史上草原丝路的重要节点,自古就与西域及亚欧大陆有着悠久的经贸文化交流史。依托自贸试验区,辽宁不断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技术优势、港口优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沈阳东北亚创新中心、营口港海铁联运和沈阳跨境铁路通道建设,大幅度增加中欧班列班次,提升货运量,促进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三大通道与沿线更多国家和城市连通。

        目前,营口港务集团已经与沈铁、哈铁、辽宁红运集团合作成立了辽宁沈哈红运物流有限公司,培育创造了全国独具特色的“沈哈红运”全程服务多式联运模式,构建了国内、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开通中欧班列线路12条,与境外5个国家、9个城市实现了互联互通。2017年,营口港海铁联运累计完成72.2万标准箱,同比增37.35%,占东北三港比例67.2%。营口港“辽(营)满欧”中欧班列集装箱运输量完成56178标准箱,同比增长32.8%。

        据辽宁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14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辽宁自贸试验区。今年前三季度,辽宁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实现1139.1亿元。

    狠抓国企改革,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

        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给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注入新活力。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充分发挥制度创新的作用,以沈阳机床集团国企改革为契机,强力支持国有企业及员工创新创业。沈阳机床集团在实现国有资产重新布局、传统业务转移的过程中,通过“员工创业、模式创新”及“资源共享、价值分享”,开创了基于全要素价值分享模式的国有企业“内创业”模式。通过智能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国资国企改革与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放管服”改革内外联动,为推动实现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开辟了一条新路。

        营口市政府出资将营口市妇婴医院、营口市中医院、营口市康复医院三家医院资产进行整合,组建营口市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并与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在自贸区合资成立方大医疗有限公司,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大力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

        一年多以来,辽宁稳妥推进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各种所有制资本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体制机制,重点推进港口、煤炭能源、健康医疗、旅游、公共服务等行业企业重组。预期到2020年,辽宁省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面将达到70%以上。

        (本报记者 刘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