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篁岭问“路”

    作者:朱法元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6日 15版)

        我是婺源的常客了,面对这个“中国最美乡村”,总想写点什么。其实婺源既没有上天赐予的醉人景观,也没有太多厚重的人文积淀。这不过是一个平常的山区小县,居住着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忠厚农民。这里的山是平常的山,山上是盘旋的梯田;这里的水是平常的水,弯弯曲曲沿着山脚流淌;这里的人同样是平常的人,秉持着几千年传统的教旨,晴耕雨读。然而婺源却成了扬名天下的旅游胜境。在美丽婺源的背后,必有一条“路”,一条发人深省的乡村振兴的路。

        我想到了篁岭。

        篁岭的美,以春秋为甚。

        春天到,满山的油菜花便盛开了,沿着层层梯田,蜿蜒曲折,依山铺展,直达远处的原野,煞是壮观。这样的景致成了婺源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油菜乃极普通的农作物,然而一旦有了阵势,便产生了惊人的规模效应。听说在婺源,早年就号召种油菜,政府给予补贴,使之覆盖全县。于是,春天进入婺源,便犹如进入了花海。

        到了秋天,则是“晒秋”。就在山岭上那些高低不平、迂回曲折的石板道边,坐落着一幢幢矮小的民居,民居多为徽派结构,白壁灰瓦,马头骑墙,每家二楼都用几根木头搭建起一个挑出的平台,用来搁放晒具。这源于村民的智慧,在一个地无三尺平的山岭上,想出了这么个晾晒物品的好办法。秋天,当他们用一个个圆形的大簸箕把红的辣椒、黄的大豆、金的玉米、白的山药随手一晒,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会晒出一个“秋”来。于是在篁岭,秋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我沿着这春华秋实的景致,回到30年前,去探访篁岭的前世今生。

        那时的篁岭,地是“挂壁地”,屋是“挂壁屋”,留不住水,长不出苗。几十里陡峭的山路,像一根绳子,把一个“穷”字牢牢地拴在了山头,也把一个“富”字远远地拖出了山外。村民们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离乡背井外出打工,山岭便更显孤寂、荒凉。就在这时,当时的江湾乡党委书记带着一个腹有良谋的商人来到了篁岭,开始绘就蓝图。

        商家的第一步,是在篁岭下面建起一个新村。新村建在一条小河边,背后是一片原野,有着肥沃的土地。河水很清澈,清流汩汩,鹅卵石和水草清晰可见,鱼儿在水草间游弋。在商家和书记的动员下,篁岭的村民们下山了,他们敲着锣鼓,放着鞭炮,欣喜地住进了新村,而后以农民工的身份,领着工资,在商家承包的篁岭上种地。外出打工的村民也纷纷返乡,过起了“朝见父母晚见妻”的日子。

        从前,篁岭的村民们在山上巴掌大的梯田里耕作,牛屁股都转不了身,憋屈得很,如今乡、村划分给他们平整阔大的田地,在这里犁田耙地简直是享受!然而不久,他们又上山了。商人在他们陈旧得几近破败的祖屋里下了功夫,外边看去,还是那些参差不齐的屋宇,还是那么曲里拐弯的街道,还是上岭下坡、高低不平的石板小路。可道路修整了,屋子结实了,墙刷白了,瓦换新的了,家家屋里一番装修,修旧如旧,这里成了旅游休闲的民宿村居。在绿树繁花的衬映下,整个村落别开生面地矗立在篁岭山头。春天,她与倾泻而下的油菜花共舞;秋天,她把五颜六色的果实“晒”进无数个镜头。昔日的贫苦山民,也当起了游客的房东、导游、模特……

        篁岭的变迁,使我想起了关于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一句名言:“上山伟大,下山也伟大。”我想,篁岭这个小小的山头,折射的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课题。立足实际,发挥特色,引入资金,挖掘智慧,这便是明智之举。精准扶贫,农村脱贫,靠的是造血,不是输血;需要的是好路子,不是给票子!

        下了篁岭,晚上宿于厚塘山庄。几幢古建筑,安详地卧在小桥流水、戏台亭榭之间,偶有数间茅庵草舍,伴以老树枯藤,尽显汉唐韵味、魏晋风度。据庄主介绍,这里原是一所废弃的学校,建于荒郊野岭,属附近的塘村所辖,是村里招商引资改建而成,现由他们夫妇打理。因婺源是朱熹故居,弘扬儒学被定为山庄经营的主题——不仅要打造特色旅游休闲场所,还要开办学堂,培植文风书香。我住的房间就起名“葛庐”,一入住便有身沾文气之感。

        夜深了,我毫无睡意,便披了外套,推开一窗明月,沿着山庄小路信步而行。但见水中繁星闪烁,草丛中蟋蟀唱鸣,路边树影婆娑。不知怎么,想到了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愿有更多的开路者,为这片土地拓出更加平坦的大道。

        (作者:朱法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