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第220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

    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张竟竟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4日 06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是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顶层设计。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5年工作做出具体部署,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根据《意见》和《规划》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愿景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目标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破解“三农”问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还需明确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要在保留农村田园风光与乡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乡村。这就要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按照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要求,在“乡”字上做文章。一方面,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城乡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原材料等方面实现自由流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在生态宜居层面,要避免一些地方在乡村建设中削弱乡村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和乡土文化传承的做法。为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避免走向“千村一面”的误区,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尽量保留农村的田园风光与乡土文化。此外,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要注意弘扬当地特色文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农民,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我国的城镇化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当前的农村人口一部分仍会融入城市之中,转变为城市人口;另一部分扎根于农村的本土村民和投入乡村发展的人员则会构成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对于这部分农民,需要在“留得住、请得来”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培养现代职业农民;另一方面要“筑巢引凤”,吸引党员干部致力于农村治理工作,引进技术骨干发展现代农业,吸引人才返乡支持家乡建设。还须从农村基层组织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抓起,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驻村第一书记等政策引导,只有在农村形成一个决心为家乡人民谋福利的基层组织,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才能真正得到落实,这些人才能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有开阔的思路群策群力,建设家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空间和地域上的“去农化”,而是要合理规划城乡的空间区域。各地在城乡规划中需要明确未来乡村的空间范围,这里需要重点指出两类地域:一是城郊地区以及小城镇,该类地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会进一步融入城市,是城乡统筹发展所要覆盖的地方;二是空心化问题严重的农村,该类农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以及撤村并镇等举措的实施,部分完全空心化的村域会进行复垦,并集中搬迁于区位或产业条件较好的中心镇区。因此,要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地域空间范围,加强制定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才能够真正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同时,还应针对特色村、中心村、空心村、贫困村、典型问题村等不同类型,分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乡村振兴的载体是产业,重点是要提升农业的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的新动能。在产业发展层面,必须坚持农业优先发展来做产业兴旺的大文章,脱离了农业的农村不是真正的农村。农村地区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时,容易因企业的创收指标而发展脱离农村实际的产业,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最终会失败。在各地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好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等围绕农业做文章的产业。同时还要认识到,当前的农业已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农、林、牧、副、渔等方面,农业发展需要搭乘“互联网+”的快车,紧跟生物技术发展的步伐,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电子商务、高效农业等涉农新业态、新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加快农业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逐步形成以第一产业为核心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村现代产业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制度保障,要从制度上彻底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打破乡村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格局,并形成保障城乡要素自由公平流动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一方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农村的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使农业农村获得优先发展,建立和完善更加可持续的农业农村的内生发展机制。

        (作者:张竟竟,系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