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02日 星期五

    走进新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

    和谐安定新气象

    作者:本报记者 刘博超 王瑟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02日 07版)

        “汉族大姐去买菜时,总会给维吾尔族大妈带点什么;维吾尔族大妈晒太阳时,会看着学步车里的回族小孩;塔吉克族大哥去上班,会顺便把维吾尔族邻居家的小孩送到幼儿园门口。”随着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走进新疆和田市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操场上,一群姑娘在阳光下打排球,快乐的呼喊与琅琅书声在这里汇成交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员们的第一课

        在教学楼门口,记者见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二年级一班的学习委员艾力·麦图逊。小伙子阳光健谈、发音清晰。很难想象,一年前他还没有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艾力·麦图逊说:“因为不会讲国家通用语言,我的交往圈子局限在维吾尔族。让一些野阿訇讲的歪经占领了头脑,看不到更大的世界,思想越来越狭隘、极端。”因非法观看、传播宗教极端内容,艾力·麦图逊进入教培中心学习。他希望学好语言、法律后,再学一门技能,看看外面的世界。

        墨玉县委副书记董燕军介绍:“几年前,很多群众只会说民族语言,没法外出务工,甚至到乌鲁木齐都交流困难。一直以来,我们向内地劳务输出都要配翻译,严重影响了本地老百姓就业脱贫和经济社会发展。”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了学员们在教培中心的第一课。

    技能培训:把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

        “本地招来的务工人员原先大多务农,缺乏技术技能,法律契约、职业意识比较欠缺。有的时候,干着干着活儿,人就找不见了。有的跑去做礼拜,有的回去照顾家里,还有的聚在一起聊天,放着机器空转,任水泥浇上一地、布匹被扯断,基本劳动秩序无法保证。”说起过去的情况,董燕军记忆犹新。

        “把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于田县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大门上的标语清晰地表明了中心的职责。在语言过关、学好法律后,学员将进入职业技能学习阶段,在纺织、制鞋、砖茶加工、艾斯莱斯(一种传统扎染丝织品)、切糕制作、手机装配等技能实训中心轮岗,并最终选定一个岗位。

        “来到教培中心的人员,原先年收入不到4000元。现在在教培中心,实习期间的工资就折合每年10000元以上。”于田县副县长阿迪力·阿不都艾尼介绍,考虑到本地产业实际,教培中心选择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既能大量雇工解决脱贫就业问题,也能发挥本地优势承接沿海转移产业。

        在于田县教培中心的砖茶厂,记者看到一对并排而坐、谈笑晏然的男女正在给茶叶打包。他们是家在于田县西吾勒乡的艾力·依明、肉克亚木·阿布都卡迪尔夫妇。去年7月,他们进入教培中心学习。

        “我们家原来宗教极端氛围浓厚,蒙面罩袍,不能工作,看电视等娱乐活动也不行。现在,我们两口子学了砖茶制作技艺,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比之前翻了一倍还多,日子好过多了。”肉克亚木·阿布都卡迪尔带记者到教培中心“夫妻楼”里他们的房间。整个房间20多平方米,由帘子隔为里外两间,电视、沙发、梳妆台应有尽有,井井有条。

        肉克亚木·阿布都卡迪尔说:“只要一方是学员而另一方在中心园区企业找到工作,就可以申请入住。这里条件好,环境卫生,生活方便。”

    就业脱贫安置:边工作边适应社会

        阿迪力·阿不都艾尼介绍,对于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法律、技能以及去极端化思想考核合格的学员,教培中心不仅颁发结业证书,还积极为他们找工作,帮助他们重返社会。

        学习了纺织技术的热依汗古丽·艾则孜从和田市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学习毕业回乡后,惊喜地发现,一家纺织品公司在自家门口——和田市肖尔巴格乡开设了卫星工厂。

        “原来我们去厂子做工,挣钱回来还要挨男人打。现在厂子开进了村子,家里事能料理,还多挣一份钱,男人们也明白自己做了错事,很支持我们出来工作。”

        “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新疆重点发展的产业,对就业脱贫有很好效果。”在和田市某纺织产业园里,来自福建泉州的企业主吴海燕(化名)说,自己正在逐步将生产基地转移过来。“以往新员工技能不足、语言不通,培训员工要半年多,实际成本高。经过教培中心学习的学员技能强,又能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了好员工,又有政策扶持,我以后还要加大投资。”她说。

        喀什古城是国家5A级风景区,游人如织,繁华热闹。经过教培中心介绍,结业学员伊尔夏根·艾麦提成为喀什一家玉器店的营业员。25岁的他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因传播宗教极端思想误入歧途。“原来我以为自己这辈子就完了,没有单位愿意要。没想到教培中心与公司签了合同,让我在这里边工作边适应社会、发挥特长,感谢党和政府。”伊尔夏根·艾麦提非常激动。

        有了安定的社会环境,民生红利就会迸发。喀什地区旅游局的数据表明,截至今年9月,赴喀什的游客有414.9万人次,旅游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28.4%和45.6%;接待境外游客16919人次,外汇收入折合人民币1691.9万元。旅游大发展为农家乐、民宿、民族工艺品生意创造了商机和就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安定。2017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和8.5%。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正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所说,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后,新疆社会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正气上升,邪气下降,追求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文明生活风尚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宗教极端思想传播受到自觉抵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各族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本报记者 刘博超 王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