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在镜头中回顾40年时光

    ——来自2018北京国际摄影周的报道

    作者:本报记者 张翼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30日 09版)

        本报北京10月29日电(本报记者 张翼)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42岁的聂晓强带着9岁半的儿子在北京世纪坛度过。作为2018北京国际摄影周的主场,这里的一个又一个展厅化身为影像的海洋。

        “影像时空”穿越“现实时空”。改革开放40年,是国的40年,也是家的40年和每个人的40年。40位本土纪实摄影师的800幅作品,以丰富的历史细节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进行了最具时代性的影像表达,用影像持续、深入记录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以独特的视觉回顾,梳理集体记忆。

        “我几乎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影像勾起每个人记忆深处的感动,相当于穿越时光回到过去。昨天看了解海龙的直播,听他讲照片背后的故事,我感动得都快掉泪了。我是电力建设行业的,因为工作的原因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各个省份。刚开始工作时,我们的驻地方圆20公里都没有一点灯光,一到晚上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因为贫穷没有通电,附近孩子的学习条件可以想象。而现在,村村通路、村村通电已成为现实。新世纪以来,随着物流、信息流的打通,山村因和世界联通而富裕起来。”聂晓强感慨地说,“平时生活和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梳理,摄影大展让我们透过镜头与40年的时光相遇。”

        “在他们的作品里,有着中国人共同的关注、经历、体验和现实细节;在油盐酱醋熏染着的生活底色上原汁原味地呈现出生命存在的质感。”聂晓强的感受得到北京国际摄影周学术主持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树峰具有学理意义的分析和解读,“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逐步成长起来的一批摄影家,在中国摄影发展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们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解放大讨论的时代热点出发,坚持不懈地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进行深入、持续的记录,由此形成了各自的影像专题。

        解海龙的《希望工程纪实摄影》、朱宪民镜头下黄河两岸的农村和农民集体群像、王玉文的工人群体、李晓斌的北京人和情境、王文澜较早进行的专题拍摄……摄影家们有着强烈的家国意识和赤子情怀,镜头下是鲜活的场景和人物,作品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洋溢着“向前冲”的强烈情感……这是时代精神的自然流露和折射。

        “大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小到日常生活琐事,该展览从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所经历的发展与变迁,致敬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据李树峰介绍,本届摄影周还特别设立了“重大专题展”单元,推出了“绿色中国梦”“航空工业40年”等5项展览,记录、解读、见证国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伟大时刻。

        10月20日至10月29日,十天的热展后,2018北京国际摄影周落下帷幕,66场各种活动和观众说再见。但韵味还在,心中的感动和回响还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