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陶寺遗址发现60周年和大规模考古发掘40周年,近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早期都邑文明的发现研究与保护传承暨陶寺四十年发掘与研究国际论坛”在山西临汾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郑州大学、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九州大学等海内外高等院校、文博考古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与会学者围绕早期国家与文明的形成、陶寺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早期都邑性遗址考古研究与保护利用等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对陶寺遗址进行了学术考察。大家认为,位于山西临汾的陶寺遗址自1958年被发现,1978年启动大规模发掘,40年来几代考古人薪火相传在陶寺遗址开展的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了极为丰富的成果。比如陶寺宫城基址保存较为完整,自成体系,规模宏大,形制规整,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城,从城墙年代到城内布局,从功能分区到手工业、观象台等所反映的意识形态和王权的关系等,全面展示了文明起源时期的社会特点。这些重要发现和研究不仅在考古学上确定了陶寺文化,解决了它的年代和文化性质问题,而且对了解晋西南乃至中原地区这一阶段的社会状况,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中华文明形成道路、特点及其原因等,也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陶寺遗址考古启发学界把寻找城址作为重要的学术目标,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考古工作及研究方式,开启了都邑遗址研究的新篇章。大家也对重要遗址的区域调查、新的科技手段与考古发掘、加强多学科合作以及中外比较视野下深化对都邑性遗址的了解、保护、传承等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作者:浔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