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光明网记者刘丹)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第七十八场活动,将于10月31日走进四川珙县。本场活动将邀请山西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邢云文,作题为《诚信美德与新时代公民道德》的讲座,并与现场观众和网友进行互动。
邢云文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课题组成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视专题片《国魂》总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我喜欢看哲学和历史类书籍,哲学给人以思辨,历史给人以厚重,哲学思维、历史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现实问题。”长期的积累让邢云文建立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问题的方式,让他在学习和工作中并不是简单地论证问题,而是去解决问题。
2014年,邢云文接到中央电视台电话,邀请他为电视专题片《国魂》撰写拍摄脚本。一直在教学一线的邢云文虽对理论问题“想得通”“写得通”,但要把理论研究转化为电视语言,着实有些压力。“理解一个事物,我们更多是从现有的知识结构出发,但哲学思维能够帮助人把被常识遮蔽的东西弄明白,让人变得更深刻一些,视角宽一些,看问题更通透一些,做人更明白一些。”就这样,通过巧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问题的方法,经过6个月的时间,邢云文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触电”,顺利凭借“大格局、小叙事、新故事”的创作思路将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通过电视专题片《国魂》传递给观众。
在教学方面,邢云文同样善于运用哲学思维。面对新闻学院的学生,他始终强调并坚持,要通过一种巧妙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学习中。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邢云文组织学生学习十九大精神,将学习心得通过新闻报道、人物专访、视频采访等形式提交,并邀请漫画专业学生把评选出来的优秀心得体会绘画成册。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了既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又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产生了很好的反响。“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激发学生的专业思想,就要把我们想说的变成他们爱听的,就需要考虑他们喜欢什么,他们愿意接受什么,他们愿意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接受,简单地灌输是不行的。”谈及自己的教学“门道儿”,邢云文说。
大道相通,大道至简。“生活的本质就是有一个好的身体,一个喜欢的职业,把自己的才能尽可能展示出来。”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成绩,邢云文表达出面对纷繁世界难有的豁达与坦然,“人这一辈子,生命怎么才能变得有意义?不是你活了多大年纪,而是来到这个世界见了多少人,读了多少书,做了多少事。我们不仅要见今天和自己交往的人,还要见曾经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人,读读这些人的书,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这是“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首次走进四川珙县,共同探讨如何推动诚信美德在新时代创新性发展,以诚信美德筑牢美好生活文化根基,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道德支撑。本场活动由珙县县委、珙县人民政府、光明网、中国伦理学会承办。欢迎广大读者、网友参与互动,请访问专题页面(http://topics.neamco.com/bc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