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7日 星期一

    在上海,遇见人工智能未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7日 07版)

        “让机器能像人那样认知、思考和学习……”人工智能,从1956年被提出以来,不断经历新的发展浪潮、新的突破,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人们的生产生活,催生出各种各样的应用创新。

        如今,人工智能又迎来一场盛会。9月17至19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大咖学者畅所欲言,新技术新产品集中亮相。金秋九月,人们将在上海遇见人工智能的未来。

    人工智能“出尽风头”

        城市智脑、智能核芯、创新算法……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各类创新企业将向人们展示最新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而作为大会主办地的上海,更是汇聚了众多“黑科技”产品。

        如今,人工智能在上海可谓“出尽风头”。上海正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和产业发展,努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成为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产业集聚地和人才高地。

        “现在国际上越来越多企业落‘沪’,也是看中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链较齐全、配套体系相对完善。”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说,上海有智能芯片及传感器、机器人及智能硬件、智能无人系统及软件全产业链基础,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都较成熟,营商环境也越来越好。

        上海,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截至今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4925家,其中中国大陆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1011家,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说。

    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

        “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突破,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想象力,也在改变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说,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金融、零售、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都有了落地应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表示,人工智能就是要解决“赋能”问题,实现从被动操作变为自觉主动,使智能设备实现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适应,这也将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

        未来,人工智能会是怎样?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认为,人工智能要与重大需求和已积累的发展成果相结合,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智能社区、分享经济、智能城市及大数据等,新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推动智能城市、智能医疗以及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

        未来,人工智能是否会“抢了人类的饭碗,让人类无路可走”?对此,百度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坦言,这种担心没有必要,人工智能不是仿生学,不是模仿人脑的工作原理,而是要用机器的方式实现人脑的价值或者作用,“我们要解决的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

    改变未来仍需“爬坡过坎”

        经过60多年的演进,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自主操控等新特征,并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如今,人工智能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同时,人工智能也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未来。当前,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我国人工智能仍缺少重大原创成果,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等。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指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革新瞬息万变,市场竞争尤为激烈,抢占产业制高点需要付出更多艰苦努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也表示,以智能化“赋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仍需“爬坡过坎”。

        “我们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期待全球各国的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参与,推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评估组组长曹峰表示。

        (本报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