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5日 星期六

    学子心中的“学术女神”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盛敏

    作者: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本报通讯员 吴华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5日 05版)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老科技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午后阳光融化在窗台一排绿植枝叶上,也镀亮了电脑旁错落摆放的几个相框——照片正中,导师被披着学位服的研究生们簇拥着,眼睛和嘴角的弧度勾勒出一种为人师者的幸福。

        正在电脑前工作的“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盛敏教授缓缓转过身来,亲切的笑脸在墨蓝色上衣映衬下格外明媚。这位几乎一路“保送”“破格”,既能带兵又能打仗,科研教学两手都抓的学术战将,是出色的信通领域科学家,亦是不少西电学子心中的“学术女神”。

        70后的盛敏是在部队大院里“疯”大的湘妹子,性格里有着女孩子少有的坚毅和闯劲儿,从小就展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搜集“问号”,攻克难题。她还是很多父母口中的“别人家孩子”,顶着“学霸”帽子从中学一路保送到了研究生。

        “长得跟砖头一样,这东西怎么能用来通话呢?”1993年,着迷于影视剧里“大哥大”的盛敏,为了把这个“问号”拉直,毫不犹豫选择了专业对“胃口”的西电一系,开始踏踏实实学习计算机通信理论。

        因各方面表现优秀而留校任教的盛敏,作为一名学术新兵,逐渐体会到了组网技术之美,并一发不可收,深陷异构无线网络自组织理论与方法研究20年。

        “对待科研工作,倘若你坚持下去,就能够欣赏到那些只属于少数人的风景。无须多想结果,过程中的乐趣已经得到,因此,研究本身就是研究的回报。”

        在夜以继日的攻关过程中,加班加点到凌晨三四点从来不会让盛敏“长吁短叹”,对她而言,基本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刷了朋友圈才知道原来这天是某个节日,就连自己的生日,也常常在写“本子”或者调试设备中度过。

        从路由闭环到冲突分解等,这支全国最早研究分组无线电网络的团队,将一道道难题攻破,用了10年时间研究如何保障网络的规模化发展,以专注为墨,书写出一项项科研成果的“出生证明”。

        2008年后,针对异构融合无线网络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盛敏和团队建立了异构自组织资源管理架构,提出了无线局域网网络移动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多种覆盖区域的无线局域接入,以及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网络的有机融合。

        “这项研究无异于为无线局域网插上‘翅膀’,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的接入需求,使网络可以随身而行。”谈起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令自己醉心的研究,作为项目第二完成人的盛敏语速不由加快。

        跨越每道科研障碍的“撑杆”是什么?盛敏将其归结为“五心”:初心,既选定科研道路,就担当前行,择善而固执;用心,敏于发现细小疑点,不遗余力寻找答案;耐心,路漫漫而崎岖,欲成事则咬紧牙关,选择放弃必将无缘顶峰的“高山杜鹃”;强大内心,科研上的失败每日上演,非有强大之内心而无法振作;平常心,过程中勿念结果,顺其自然或许能结出最甜的果子。

        面对很多女科学家无法回避的难题“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盛敏说:“我还是相信会有一个‘最优解’,好的家庭氛围是工作的助力而不是牵绊。”家庭的温馨令盛敏热爱生活,并时常迸发出工作的灵感。“儿子今年12岁,始终是‘放养’,‘放养’也有个明显的好处——由于并非时常关注,什么时候看他都是在进步。”令盛敏欣慰的是,自己的执着和努力亦悄然投影在孩子身上。

        眼下,作为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盛敏,已踏入密集网络、超密集网络研究领域拉直“新问号”的征程。在儿子眼中,盛敏更像一位能为网络插上隐形“翅膀”的“魔法师”,手舞执着勤勉制成的“魔杖”,在网络世界里不断探寻真理,制造奇迹。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本报通讯员 吴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