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织里,坐落在太湖畔的一个浙北小镇。晚上10点,中华路上的饭馆还没迎来客流高峰,童装城里不同口音的普通话此起彼伏,童装城外无数货物打包运往世界各地。
改革开放40年,浙江省湖州市的织里镇,从穷乡僻壤成长为今天的中国童装之都,连续4年入围全国百强镇,45万人在这里就业发展。2017年从织里发向全球的童装数量达13亿件,占据中国童装市场的50%份额。
40年来,织里人在改革致富的道路上逐渐形成了敢想敢为、创新创强、开放开明的织里精神。
焕发产业转型升级新活力
“一根扁担挑着胆量与命运,两只布包装满希望与憧憬。”每个走进中国童装博物馆的参观者,都会被《走南闯北织里人》的歌词吸引,这首老歌唱出了艰苦创业的往事。
20世纪70年代末,织里镇只有一条老街、一个村子,人多地少,农业衰萎,是杭嘉湖平原出了名的穷乡僻壤。
穷则思变,一些织里人重新操持起织造手艺,利用纺织、刺绣、缝纫等手艺生产床罩、枕套等织品。晚上纺织白天卖,赚取利润养家糊口。夜产日销的家庭作坊模式很快蔓延至太湖等乡镇,20世纪80年代初经营户即达数千户,销售踪迹遍及大江南北。
改革开放以后,当时的织里镇工商局将路边分散的小商小贩集中起来,建立了绣花制品市场,算是织里童装市场的前身。市场建立之初,共有70多个固定摊位,大部分卖的是棉布和床上用品,而童装当时只占据一小部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从南方吹来,织里迎来新的机遇。
1992年8月,织里被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经济开放区,拥有了包括土地在内的审批权限。1995年6月,织里被国家多个部委批准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此改革成为契机,市场经济开放,市场需求增加,织里童装工业随之壮大,不仅生产户增加,设备机器也有了更新,家用缝纫机逐渐被工业缝纫机取代。
原来的绣花制品市场无法满足童装发展需求,织里建立了专门的童装市场,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童装城。
诸多享誉全国的童装企业和品牌陆续在此诞生。浙江布衣草人服饰有限公司从5台缝纫机起家,到如今童装产品远销欧美市场,已走过了20年。从前店后厂的粗放型经营到现在拥有集设计、加工、制造为一体的专业化童装生产基地,取得了年产值过亿元的成绩。“90年代末,我和妻子来到织里创业,员工在后面工厂裁衣服,我在前面卖衣服,条件非常艰苦。”布衣草人董事长马伟忠回忆。
濮新泉从简易的活动板房里开始了他的童装事业,他的心愿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如今的今童王成为一家年产值达2.7亿元的服饰公司,并一度将品牌打入北京王府井百货和西单商场等国内大型商场。
没读过一天书的潘阿祥,通过自创象形文字的方法记下生意伙伴的电话号码,四处推销棉布和枕套,积累了第一桶金。如今他的浙江振兴阿祥集团年销售额超30亿元,是一家涉及纺织、装备制造等多领域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2003年浙江省开始实施“八八战略”,着重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织里童装业迅速响应,作为区域支柱产业持续发力,促使童装生产量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以上,奠定了中国童装名镇的地位。
与此同时,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现代服务业……这座浙北小镇,除了纺织服装产业的不断升级,在一些战略新兴产业上,也不断涌现出杰出代表,成为推动织里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谋求产城人融合高质量发展
“城市发展终究要依靠人、为了人。”吴兴区委书记吴智勇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为了吸引更多人才,除了现金奖励,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也享受优惠政策。
李璇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作为第二届“中国·织里”全国童装设计大赛金奖得主,在织里办起了童装企业。“选择织里,就因为看中了这里的创业环境。”李璇说。
“我把之前的样衣制作设备全都卖了,因为这里都有,还能免费使用。现在一心琢磨设计,已经跟迪士尼、西松屋等许多大品牌实现了合作。”晋江人霍润才的九色衣柜童装研发中心开在中国织里童装设计中心,主攻羽绒童装设计。
在织里童装设计中心,像霍润才这样的长驻设计师还有240多人,为当地没有独立设计团队的中小企业提供设计作品。
织里45万常住人口中有35万是外来人口,从引进来再到留下来,如何让新老织里人齐心协力、共筑一城,成为织里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胡毅是湖州重庆商会会长,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织里平安公益联盟志愿者。他经常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开展义务夜巡,胡毅说,由新老织里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多达20个,为市民提供各类便捷服务,在新老织里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新居民艺术团演出、五星知礼人评选等活动,让新织里人有了更多归属感。
李伟标来自广西苍梧,在织里首家上市企业浙江栋梁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相关技术工作,2016年被评为首届五星知礼人。李伟标说:“这对我来说是一份最好的礼物,因为自己的工作得到了所有织里人的认可,织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让身边榜样站在镁光灯下,是织里向美致敬的一种方式。”织里镇党委委员周郑洁说,2016年开始启动的“织里·知礼”系列活动,是织里重塑礼仪之邦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织里人越来越能体会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幸福感。
(本报湖州9月9日电 本报记者 方曲韵 严红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