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8日 星期六

    新型政党制度凸显中国民主观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

    作者:周树春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8日 07版)

        【政协委员之声】

        政党制度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制度,在人类政治生活中发挥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对新型政党制度进行深入的理论解读。

        长期以来,作为一个世界性话题,“民主”被西方提炼为其政治制度的核心价值,成为西方占领世界政治文明高地的旗帜和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渗透演变的工具。在西方的话语框架中,民主成为判断政治制度高下的标尺,而“民主”的核心是基于多党竞争的政权轮替。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要深入挖掘这一重大理论创新的丰富内涵,打破西方对民主政治的话语垄断。

    解析“公约数”:突出人民民主

        民主作为人类长期追求的政治理想,本质是主权在民,建立体现人民意愿、行使人民主权的政治统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就是通过制度安排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就是不断寻求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的制度设计和制度保障。

        一方面,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领导党,中国共产党以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203次,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根本宗旨。如果离开人民意愿,不能在领导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人民利益,中国共产党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条件和理由。同时,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必须也只有通过让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实现。只有这样,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才能焕发活力、充满动力,执政党也才有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就是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作为主体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

        另一方面,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政党多样性为基础,以更好实现社会群体的广泛参与和对社会诉求的有效回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摆脱了资产阶级政党和传统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政治局限。但利益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政党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社会群体的多样诉求。毛泽东同志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就是着眼于“多党”代表的广泛性。八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人民政协的34个界别,拓宽了各党派各阶层各团体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保障了不同阶层利益表达诉求的权利,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

        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作为特定阶级或群体利益的代表,西方主流政党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不可能最广泛代表民众利益。当代资产阶级民主,由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决定,建立在名义上平等的公民权与事实上不平等的财产权这对根本矛盾之上。金钱决定选举,资本决定政治,政党轮替沦为追求权力的游戏,“钱主政治”左右“民主政治”,“人民不党”成为普遍现象。无疑,资本主义民主在历史上产生过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作用,但终究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虽然政党轮流上下台,但永远不会有资产阶级以外的政党掌权。美国建国以来,就从来没有民主党或共和党以外的人当选过总统。在本质上,西方政党制度是资本政治化的手段,以轮流执政掩盖资本对劳动的专政,达到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的目的。

    唱好“大合唱”:彰显合作民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合作——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精髓。建立伊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把实现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共同目标,进而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发挥最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作用。新型政党制度以“大合唱”奏响民族复兴的时代旋律,以合作民主破解政党关系的历史难题。

        首先,“大团结大联合”始终以共同政治理想为基础。《共产党宣言》中讲,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合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为实现远大理想而进行团结与联合,印刻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因图谱中。从“五一口号”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与时俱进。70年前,新民主主义成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同中共团结合作的思想政治共识,多党合作制度由此创建。今天,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也建立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基础牢不可破,它不仅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实际和现实要求,也符合中华民族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的政治文明理念。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是要“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同时,“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现在领导与合作、执政与参政的有机融合之中。多党合作是一种政治共同体,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形成的是一种强大的合力。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政不执政,但不是在野党、不是反对党,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领导党方面,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但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我们应该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源于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也认为,“后发国家”需要有一个强固的领导核心来推进现代化进程。这个“核心”在中国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既要担负起执政党的责任,又要像毛泽东同志告诫的,显示出领导党的胸襟:“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在参政党方面,与执政党共商共议国事,既要助力不阻力、补台不拆台;又要以反映情况、提出意见、进行批评,担当起政治监督的职责,发挥有别于中共党内监督和其他监督的作用,推动执政党优化决策、减少失误、纠正偏差,克服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

        在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下,政党作为选举组织,以本党利益最大化为最高追求,以选票最大化为生存之要,政党之间是天生的敌手关系,相互倾轧是常态。选举是把选票转换为权力的过程,也就必然被作为“标的物”的选票所绑架。由于势不两立,凡是对方赞成的就反对、对方反对的就赞成;为了拜票竭尽全力讨好和迎合选民,不可能考虑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既避免了缺乏监督的一党独断,也防范多党轮流坐庄的恶斗;既形成合力,又存在张力。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资深研究员马丁·雅克说,西方国家的长期论点是,多党制是民主的一大优势,能够防止政党僵化和停滞,而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使自己保持活力与年轻的方法。更有学者把西方政党制度比喻为“打橄榄球”,势必压倒对方;称中国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围绕主旋律和而多样、合而多彩。

    画出“同心圆”:揭示协商民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这一论述准确揭示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作为程序性民主的鲜明特性,揭示了协商民主作为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有形式所发挥的独特优势。

        政治对话是民主的要义。毛泽东同志说过:“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协商”“我们政府的性格,你们也都摸熟了,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可以叫它是个商量政府”。周恩来同志说过:“新民主主义的议事精神不在于最后的表决,主要是在于事前的协商和反复的讨论。”70年前,面对中国“两种选择、两种命运”,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建国,成为协商民主的光辉典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治协商制度,都是程序性民主。人民代表大会更多属于选举民主,人民政协则是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人民内部围绕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在充分听取意见中达成共识,在民主决策中科学决策。这是在以选举或“票决”体现民主之外开拓的另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

        在“权力分置”的西方政党体制下,不同党派和利益集团在对抗的制度设计中相互掣肘。“权力制约”不能说没有积极意义,但执政党与反对党有辩论无对话、有争论无共识,在“我是你非”“你死我活”的争斗中恶性循环,“政治极化”严重影响国家治理效能。而在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下,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在执政党内外和各党派之间进行广泛协商磋商;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的人民政协,更是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画出反映人民意愿、推动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这是一个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就此评论:“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广泛的协商民主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奠定了扎实的政治基础。这既体现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在国家治理上的制度优势,也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制度保障。

    不搞“花架子”:展现实质民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完善政党协商制度决不是搞花架子”。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和生命力,要看是否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政治实践中彰显实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第一,是不是实质民主,既要看人民有没有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选举之外有没有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通过完整的制度程序,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体现到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上来,体现到党和国家机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的运行上来,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在西方政治体制下,民众的权利主要体现为投票权,缺乏广泛参与权,民众也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

        第二,是不是实质民主,归根结底在于是否以良政善治推动了社会发展、增进了人民福祉,要看民主是否促进了民生、推动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今世界,西方的民主制度体系固然是成熟稳定的,但普遍出现民主失灵。低效的政治体制让发达国家面临社会对立、发展迟缓。一些照搬西方民主政治“飞来峰”的发展中国家,更陷入政治社会动荡和经济发展停滞。所谓的“程序正义”偏离“实质正义”越来越远。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40年来,作为一个体量巨大、国情复杂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长时间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增长,实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代化,造就绝无仅有的中国奇迹。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支撑。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借鉴吸收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不仅顺应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必然,也为世界发展进步提供了全新范式。

        (作者:周树春,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日报社总编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