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7日 星期五

    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产能合作渐成经济引擎

    作者:何睿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7日 16版)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新闻中心里,外国媒体人员积极接受国内记者采访。本报记者 孙金行摄/光明图片

        8月31日,在乍得恩贾梅纳的中石油建设并主导运营的恩贾梅纳炼油厂,中国和乍得员工在交谈。新华社发

        有序工业化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轴之一,也是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包容性增长的必经之路。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产能合作是中非携手推进工业体系升级转型的有力抓手,是新时期构建更紧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引擎。

        工业化是2018年非洲大陆关键词之一。仅仅4年前,国际学界还在讨论缘何工业化在非洲停滞不前。如今,热门话题已经转向探讨非洲如何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占据先机。

        国际舆论态度的转变是由于非洲内外两方面的变化。其一,非洲各国更有意识地寻求自主发展道路,大力推动经济结构改革。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之后,非盟于2015年1月正式通过《2063年议程》,提出实现非洲繁荣的分步走战略蓝图。其二,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召开后,中国对非“十大合作计划”多角度、全方位支持非洲工业化道路。3年来,产能合作将非洲自强的内力同中国对非合作的外力不断转化为共同发展的合力。

    1、助非洲突破工业化四大瓶颈

        实现“基于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繁荣非洲”,是非盟《2063年议程》首要愿景。工业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基建、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四大瓶颈制约非洲工业化质量与水平。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以来,中非产能合作立足实际回应挑战,释放非洲工业潜力。

        在基建领域,中国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多领域改善非洲硬件环境。物流交通、电力能源、信息通信、供水与水处理等建设项目为工业化创造有利条件。据商务部初步统计,中国企业在非项目将为非洲新增约3万公里的公路里程、8500万吨/年的港口吞吐能力、超过900万吨/日的清洁用水处理能力、近2万兆瓦的发电能力和3万多公里的输变电线路。

        在投融资领域,中国创新发展融资机制,多渠道帮助解决非洲资金短缺问题。中国设立100亿美元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推动国内优势产业、金融服务、先进技术落地非洲。增资50亿美元的中非发展基金累计对非洲36个国家的91个项目决策投资46亿美元,带动中国对非投资超过220亿美元。目前,中国对非洲投资存量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还为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增资50亿美元,提供350亿美元的优惠性质贷款及出口信贷额度与5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支持非洲发展建设。

        在人力资源领域,中国探索职业培训新模式,为非洲培养各类本土专业人才。非洲人口红利大,但高技能劳动力缺口也大。中国为非洲培训了超过20万名专业技术人才。中企注重技能开发,通过传帮带、赴华培训等方式积极推动运营管理属地化。在吉布提的多哈雷港码头,3名中方管理人员与2000名吉布提员工协作保证了码头的正常运行。

        在技术转移领域,中国“授人以渔”,同非洲分享先进技术与最新知识。在非洲第一条现代化电气铁路——亚吉铁路,中方团队将铁路运营技术传授当地员工,为埃塞、吉布提铁路产业发展铺好第一根枕木。在赞比亚,中国有色集团投资三座矿山、兴建三所冶炼厂和一个经贸合作区,为当地矿石开采冶炼业发展积累技术经验。

    2、中非产能合作形成三大特色

        三年来,伴随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全面落实,中非产能合作呈现三点特色,推动中非形成联系紧密的发展共同体。

        一是多级并举,层次推进。产能合作围绕非洲需求,从地区、国家、地方三个层次立体布局合作蓝图。中国同非盟签署推动非洲“三网一化”建设谅解备忘录,支持非盟《2063年议程》各项行动计划落实。中国在非洲多国投资兴建工业园区20余个,帮助当地吸引外资、增加就业、提升工业化水平。中非建立130多对友好城市,畅通双边贸服投资渠道。在埃及,天津泰达集团建设的苏伊士工业园吸引投资总额近10亿美元,有来自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五大产业近70家企业入驻生产。

        二是多速并进,因地制宜。中国结合不同优势禀赋,一对一打造符合各国发展需要的产能合作项目。在能源矿产富集国,合作聚焦开采、冶炼、加工一条龙建设,帮助东道国提升资源开采能力与产品附加值。中国黄金集团建成刚果(布)第一个金属矿采选冶工程项目,刚果(布)史上首次能在本土生产铜板。在劳动力大国,中企重点投资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埃塞的东方产业园,70余家中资企业为当地创造14000个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园区总产值达8.38亿美元,贡献7000万美元税费。在工业基础较好国家,合作进军汽车、新能源等创新领域。北汽集团在南非库哈工业园正式开工,预计年产10万辆整车,是南非近40年来最大的绿地投资项目。

        三是多轮并行,多元发展。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从重工到轻工,再到创新型产业的贯续发展进程。非洲工业化形势更复杂——既要续推资源开采、原料加工等重工体系;也要振兴轻工制造业,满足社会需求;还要紧跟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实现科技创新。中国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与产业布局能够提供丰富选择与“一站式”服务,多点开花优化非洲产业结构。中国对非投资前五位的行业分别为建筑、采矿、制造业、金融、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多元化合作趋势明显。特别是在信息通信领域,中企积极推进在非网络硬件建设,助力非洲数字化转型与跨越式发展。

    3、未来合作空间广阔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胜利召开,中非产能合作也在向更高水平迈进。在既有丰硕成果基础上,产能合作有望从四方面进一步发力。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包容式增长。产能合作将以社会民生为导向,急人之所急,让民众分享更多发展红利。在肯尼亚,一位民营企业主特意将生产线最后一道包装工序改为人工完成,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在赞比亚,中国援建的920口水井惠及28万农村居民。未来各类项目将进一步发掘正外部性,为非洲人民创造更美好生活。

        二是战略梯次对接,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包含的“五通”内容,能为优势产能对接提供更有力支持,包括政策、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开发等等。这不仅惠及非洲,也为中企更好融入国际产业链、提升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带动中国技术、标准、服务及人员走出去,将改革开放推向更高水平。

        三是打造绿色产能,助力可持续发展。中国具备的绿色技术,能够为非洲均衡发展提供绿色解决方案。例如,非洲尚有约六亿“无电人口”,电力紧张、能源结构不合理困扰各国工业化进程。同时,非洲的水能、风能、太阳能储量分别占全球储量的10%、32%和40%。未来双方在清洁能源开发领域大有可为。

        四是续推互联互通,形成规模效应。非盟研究表明,单个非洲国家体量有限,建立健全“生产-物流-消费”跨国网络,可确保各项工业化政策收获实效。未来合作需继往开来,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系,加强对相关基建项目的可持续支持。高质量基建将助力区域一体化,激发市场规模效应,盘活项目沿线经济带。

        善小积大成,滴水汇江河。中非产能合作始于发展共同愿景,忠于双方人民诉求,脚踏实地,求真务实。面向未来,产能合作将继续驱动非洲工业化与中国对外开放更上层楼,为在新时期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劲动力。

        (作者:何睿,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