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7日 星期五

    繁星点点 (报告文学)

    作者:仇秀莉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7日 14版)

        插图:郭红松

        【中国故事】

        李芳离去一个月后,正值七月中旬,骄阳似火,我来到大山深处的河南信阳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校的大门前,两排鲜红的大字眏入眼帘:“高高兴兴来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去”。此时,“平安”两个字在我心底的分量格外沉重。这一天,信阳最高气温达34摄氏度,太阳毫不客气地炙烤着大地,汗珠不断从皮肤表层渗出。坐在教室内,接受采访的是小学校长王斌和洪艳、张艳云、孙亚丽、杜丹丹四位老师,他们神情凝重,沉默的气氛令人窒息,阵阵凉意直注心底,与室外的骄阳天气形成强烈反差。只有教室内那台电风扇匀速转动着,发出“哗哗哗”的声响,我默默听他们讲述着那惨痛的一幕。

        6月11日17:30,是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的放学时间,按照惯例,学校集中千余名小学生在操场上排队、整队、进行安全教育后,在路队老师的带领下,有序护送学生从不同方向回家。

        这一天,二年级3班语文老师李芳负责护送由西向东回家的学生,出了校门向右转50米,是一个不算繁忙的十字路口,学校每天都安排两名老师在路队一头一尾护送学生。只要把学生们安全送到主干道至分叉路口,再往前走几十米,基本上就没什么危险了。

        那一天,走到十字路口的李芳老师亲切地提醒每一名学生:“同学们,注意看着绿灯,我们走过这个十字路口,就可以安全回家啦。”爱美的李芳上身穿着一件小花褂,下身是她最爱的白裤子,手里还打着一把里黑外花的遮阳伞。性格开朗活泼的她再加上时尚的打扮,显得格外年轻。

        然而,这一天,一场意外的车祸毫无征兆地降临了。

        17:50,绿灯亮了,东路领队的老师带大部分学生顺利通过,当队尾还剩4名学生正沿着斑马线行走的时候,突然,一辆满载近400公斤西瓜的深红色无牌照三轮摩托车,由北向南在约45度角的斜长坡上快速行驶。毫无刹车迹象的车轮飞速转动着,发出“突突突”的响声,向队尾4名小学生急速撞来。三轮车司机惊慌失措地喊着:“车闸失灵了!”4名小学生睁着惊恐的大眼睛,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眼看车子就撞向4名小学生了,情况万分危急,紧跟在路队尾部的李芳老师没有丝毫犹豫,大声喊着:“有车,快走开!”她向前猛跨半步,扔掉手中的遮阳伞,奋力将4名学生向前推去。

        “咚”的一声沉闷巨响,三轮车巨大的惯性重重把李芳撞飞十多米远后,继续行驶100米,车头撞在路边的台阶上,终于停住了。从歪倒的车里滚落了满地的西瓜,有的摔碎了,流淌着如血般鲜红的汁液。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现场的老师、学生和群众惊恐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幕,连带剐倒的4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了伤。他们如同从噩梦中惊醒,看到不远处,李芳老师仰面朝天躺在水泥路面上。

        校长王斌负责检查自东向西的路队,他刚出校门没几分钟,就接到了东路队陈燕老师急切的电话:“王校长,不好了,李芳在十字路口被车撞了!”王校长的脑子“嗡”的一声,转身向出事路口跑去。

        随后,另外两名学校领导也先后赶到车祸现场,他们看到陈燕抱着紧闭双眼昏迷不醒的李芳,并用右手大拇指掐着李芳的人中,紧张地喊着:“李芳,李芳,快醒醒,快睁开眼啊!”现场老师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和110报警电话。

        因董家河镇离市区医院较远,情况万分紧急,校长王斌很快请一辆面包车先把李芳和一名头部被撞流血的学生送往信阳急救中心指定的解放军154医院,另外三名受了皮外伤的学生由后来赶到的120救护车送到医院。浉河区教体局负责人接到电话后,派相关工作人员迅速赶到医院,提前与院方协调受伤师生救护事宜。

        这一刻,才真正体会到时间就是生命的真谛!司机师傅载着受伤的李芳和学生向医院疾驰而去,这一段路共花了40分钟。陈燕老师紧紧抱着李芳,张静老师用大拇指掐着李芳的人中,大声呼唤着:“李芳,你醒醒!快睁开眼睛看看我们。”何华修老师着急地喊着:“李芳,李芳,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到医院啦!”几位老师的衣服湿透了,已分不清脸上流的是泪水还是汗水。她们的嗓音几乎嘶哑了,但是李芳没有再睁开眼睛,没再看一眼她热爱的世界,大家只看到从她的眼角里流出两滴无声的泪。

        王斌校长在给我描述那一刻的时候,双眉紧皱,语调低沉:“当时李芳虽然没有睁开眼,没再说出一句话,我想,她的大脑还是有意识的,她一定知道大家都在为她担心,在全力以赴抢救她,那两滴泪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不舍的泪啊!”

        一天两夜的全力抢救,还是没能挽回李芳的生命。2018年6月13日凌晨4:40,李芳终因伤势过重,导致重度颅脑损伤,自主呼吸渐渐衰竭,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事件发生一个月后,我来到那个曾写满哀伤的路口,据说这样的十字路口在山村很普遍,如今,这里正常行驶着车辆与行人。

        路口东南角有家小餐馆,门前几位中年汉子坐在凳子上聊天,从餐馆里走出一位短发中年妇女,看到我们在路口拍照,她直接问我:“你们是来了解前段时间发生的车祸吧?”我随口问道:“你认识李芳吗?”话刚出口,她怔怔地看着我,神情黯然:“我们镇上的人都知道李芳,她长相很排场(当地话指漂亮)。别看她是知识分子,但从不摆架子,每次看到我们都微笑着打招呼。每天放学,她都护送学生安全走过这个十字路口,没想到,那天,会出车祸……”这位与李芳非亲非故的妇女眼里噙着的泪水流了下来,她用衣襟擦了擦泪,嘴里念叨着:“好人啊!要是没有那场车祸就好了!”

        餐馆前,几名中年汉子说:“如果李芳自私一点,站在原地,别迈出那半步,自己就能活下来,但那几个小学生的性命就难保了,唉……”他们嘴里传出一声声叹息。

        是啊,谁也无法预料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在生与死两难选择的紧急关头,李芳毅然以教师最高尚的责任担当换取了四名稚嫩的生命。

        一只干净的水杯、工工整整的教案、厚厚的字典和批改后的作业本整齐有序地摆放在李芳老师生前的办公桌上。拉开抽屉,4个塑料皮笔记本的上面,有一枚耀眼的党徽,只是,这枚党徽再也等不到被主人光荣地戴在胸前了。

        1986年7月23日,年仅17岁的李芳在报考定向志愿书上郑重写下这句话:“我自愿报考信阳师范学校,毕业后愿意到边、偏、远、穷、山区学校任教,一定服从组织分配!”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0岁的李芳从信阳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远离信阳市区偏远的董家河镇黄龙寺学校,从此,开始了三尺讲台的生涯。

        由于这所乡村小学地处大别山腹地,山里缺教师,李芳一个人同时教几个年级的多门课程,但她从不抱怨什么,每天骑着自行车沿着乡间小路去学校。只要看到学生们稚嫩的笑脸,听到学生们恭敬地向她道一声:“老师好!”那种当老师的快乐就油然而生。她决心让乡村的孩子多学点知识,哪怕在这干一辈子,也要活出精彩的人生。

        1990年,李芳被调整到董家河镇的谢畈小学,担任语文老师和班主任,2008年,谢畈小学因为山里生源减少被合并到绿之风希望小学,李芳来到希望小学任教至今。毕业至今,她从未离开董家河这个偏远的乡镇,在山村这方讲台上度过了29个春秋。

        “李芳是一位非常热心的‘好大姐’,是我们学校的顶梁柱。”希望小学的老师脸上充满了悲恸,只要提及李芳,都有说不完的话题,他们对李芳的评价没有任何恭维与虚假,每句话里都饱含着对李芳的怀念、崇敬与爱戴。

        90后年轻教师杜丹丹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她看到李芳戴着老花镜伏在办公桌前认真批改作业,李芳虽然看上去年轻时尚,但毕竟是近50岁的人了,背略显有点驼,看着让人心疼。杜丹丹劝说道:“李老师,您也是快退休的人了,该关心一下自己了。”李芳却笑着说:“这些学生的家长大多数在外地务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没办法管孩子的学习,小学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如果不打好基础,考高中考大学的希望就会很小,将来在社会上很难有所作为。”

        杜丹丹听了这番话,内心感觉羞愧,她知道李芳是真心为这些山里孩子的未来着想,而且想得如此长远。从此,杜丹丹在教学中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二年级3班班主任罗银森,是一位年轻的数学男教师,2017年9月,学校领导为了让他尽快进入状态,让经验丰富的李芳跟他搭班子。罗银森面对一群活蹦乱跳的小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很发愁。没多久,罗银森便发现了一个细节:学生们见到李芳后,跟她很礼貌地打着招呼,而李芳也总是面带微笑问候着每一名学生。罗银森不解地问:“学生们这么尊重您,是怎么做到的呢?”李芳笑着说:“你看这些孩子多么可爱呀!知道吗?他们的自尊心很强,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或是一句鼓励他的话,就能激励他一辈子向前。相反,你若是流露出厌烦的情绪,就会影响学生的心情,也很影响学习成绩,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你把小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他们能感受到你是真心爱他们,自然会听你的话,学习也会有动力。”

        李芳主动给罗银森传授经验。在李芳和罗银森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年时间,这个原本在同年级最让老师们头疼的一个班,整体成绩居然拿了全年级第一,硬是给带成了尖子班。

        在人们眼里,李芳漂亮,也注重仪表,服装得体,总喜欢配一双高跟鞋,神采奕奕走在校园里,看上去很时尚。然而,每天中午,李芳到教室里察看学生午休情况时,她担心高跟鞋行走在静静的走廊里发出响声,总忘不了换上一双软底鞋。

        在李芳的档案里,记载着她先后获得22项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的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然而,2010年后,档案里却没再增添一项荣誉。对此,校长王斌解释说:“这并不是因为她的工作成绩不突出,相反,近8年来,她一如既往,在工作中表现仍很优秀,从不懈怠,她把唾手可得的荣誉全都让给了年轻的教师。”

        有同事说她“傻”,她却笑着说:“山里的孩子要想受到良好教育,就需要有一批在这里踏实工作的教师,我过去已经有许多荣誉,也评到最高职称了。让年轻的老师获得这些荣誉,对他们也是一种激励。”光是近5年,李芳就先后带出20多名“教师徒弟”,这些“徒弟”们大多也获得过各种奖项,亲切地称呼她为“好大姐”。

        李芳的爱人代业明,一位身高1米8的中原汉子,是国家电网信阳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公司的一名职工。在遭遇失妻之痛的沉重打击后,他原本高大魁梧的身躯,如今略显驼背,神情疲惫,被泪水浸泡过的双眼依然红肿着。

        在李芳家宽敞明亮的客厅内,被代业明抚摸过无数遍的三本家庭生活相册摆放在茶几上,李芳那一张张青春靓丽的照片,呈现在我眼前,让我感受到她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善良之美。不难想象,这原本是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

        代业明把沏好的茶水递到我的手里,一阵沁人的香味升腾着。即使仍沉浸在悲痛中,他也没忘记为我们远道而来的人着想。他的言语中流露出中原汉子敦厚与质朴的个性,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结婚29年来,我太了解她了,面对危难时刻,她选择救学生,我一点都不意外。”

        我静静地听着代业明讲述与李芳那一幕幕美好的回忆,他的眼里充满了对妻子的思念与心痛。1989年,代业明在亲戚的介绍下,第一次见到李芳,一见钟情。1990年,两人在亲人的祝福声中结婚了。一年后,女儿代雨辰出生,李芳每天忙着带孩子,还要上课,一家三口住在40平方米的简陋房子里。那时,代业明暗暗发誓,今后一定要给妻子美好的生活。2004年,他调到市里工作,单位给他分了套140平方米的新房子。他精心装修一番,希望弥补对她多年的亏欠,但事实上,分到新房的14年里,李芳每周一至周五都吃住在学校,只有周末一家人才能相聚,夫妻俩几乎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

        市区的新房子距离李芳所在的学校有30公里,学校要求教师7:40到校报到。那时,市区通往郊区的路不好走,公交车也少,需要坐10多站公交到达终点,再倒一趟去董家河的长途车,才能辗转到希望小学,去一趟需要一个半小时。但这么多年,李芳从没迟到早退。代业明不忍看到妻子的奔波之苦,2009年初,他把家里所有的积蓄拿出来,给妻子买了一辆二手车。

        就在年初,代业明还和爱旅游的李芳约定:“等我们退休了,我陪你游遍天涯海角。”但,这个约定永远无法实现了。

        李芳的独生女代雨辰是信阳明港公安分局的一名辅警,今年刚刚参加湖北广水公务员笔试,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6月11日清晨7点多,代雨辰接到妈妈的电话,询问她是否已经在上班路上?是否堵车?没想到,这竟是母女俩的最后一次通话……

        李芳的二哥李广斌谈及五妹时,数度哽咽:“李芳从小就胆小,看到小虫子都会吓得大叫,生病也害怕打针,但她在危急时刻能勇敢地冲上去,那一刻,完全出于她人性善良的本能,出于她对学生如母亲般的关爱。”

        1969年6月5日,李芳出生于董家河镇一个贫穷的家庭,上面有4个姐姐,3个哥哥,她在家排行老八,下面还有一个小妹。小时候,李芳曾经把姐姐给她缝制的布娃娃送给了村里的小伙伴,——要知道,对那个年代的孩子来说,这是相当珍贵的物品了,几个姐姐很不理解,李芳却说:“她喜欢就给她玩吧。”

        真是个与世无争的傻丫头。李芳在姐妹中排行老五,因此,家人给小妹起了个外号“傻老五”。李芳听到这个称呼,非但不生气,反而憨憨地笑出了声。后来,这个雅号在她的同事中传开了,伴随着她度过了一生。现在大家回想起来,都觉得李芳“傻”得可爱,“傻”得让人心疼。如果她自私一些,就能保全性命,但她却选择把生的希望给了学生们。

        6月16日上午8点,李芳的追悼会在董家河镇举行。她的亲人来了,学生来了,同事来了,信阳师范学校的学弟学妹们来了,自发吊唁的群众来了,4000余人的送别队伍,在蜿蜒数十公里的路上,向这位优秀的乡村人民教师作最后的道别。

        李芳的事迹,让她的名字如一颗能量无比的炸弹,短时间内在互联网“爆屏”,点击量迅速攀升到1亿多。她被追授“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只要在网络上输入“信阳教师李芳”的文字,就能看到一行行饱蘸深情的赞扬与扼腕痛惜的文字。

        不知是巧合?是红色基因早已深深植根于大别山腹地的信阳?还是无私无畏的精神早已融入老区人民的血脉?就在李芳殉职后的7月5日,信阳小伙张皓峰在泰国旅行时,遭遇风暴,游船倾覆,他把生的希望先后让给了未婚妻和一对落水老夫妇。7月9日,河南信阳新县第二初级中学化学教师金诚救出一名落水女子。这几件事立刻引发社会热议,得到网友们的一片点赞声。

        离开信阳市的前夜,我来到这个城市最负盛名的百花园广场,炎炎夏日,这里是人们纳凉的好去处。坐在广场的长椅上,微风拂面,传来人们的欢笑声。仰望天空,无数的星星眨着眼。我忽然想起,“繁星点点”是李芳从未更改过的微信名。她经常在朋友圈里分享精彩文章和温馨照片,一朵花、一片云、一棵树……都是她所发现的生活之美。为什么叫“繁星点点”?这个名字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我想,这位教了近三十年语文课的美丽女教师,一定记得冰心名篇《繁星》的辞章:“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天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它们深深的互相赞颂了”。我猜测着,或许,李芳是把那些有着美好心灵的人们比作满天的星斗;或许,她是把自己教过的学生喻为天上一颗颗闪亮的星,这些平凡又不平凡的人们,在祖国各地默默作着贡献,如同繁星点缀着浩瀚的夜空。每一颗星星都有一个动听的故事吧?我相信,那故事里,一定有着与李芳有关的美丽传说。

        (作者:仇秀莉,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2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