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3日 星期一

    京津冀打造基础医学研究“朋友圈”

    作者:本报记者 陈建强 刘茜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3日 12版)

        本报天津9月2日电 记者陈建强、刘茜从天津市科委获悉,京津冀三地“2018—2020年共同推进基础研究合作协议”日前正式签署。自今年起,三地医学专家将密切合作,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代谢性重大疾病等开展“精准医疗”基础研究,运用现代遗传、分子影像、生物信息等新技术,结合临床研究和大数据分析联合攻关,争取早日推出重大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精准化”策略,助力百姓健康福祉。

        据了解,京津冀三地科技主管部门于2014年签署了《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从基础研究入手,共同设立了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围绕三地共性问题和需求,打破管理机制的条块分割,形成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基础研究的“朋友圈”。3年多来,三地已在“南水北调环境影响”“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共同资助基础研究项目48项,部分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果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今年京津冀三地将“精准医疗”领域作为合作研究的重点。天津市科委负责同志介绍,京津冀三地医学院校、研究机构和医疗单位众多,具有雄厚的研究实力,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开展高水平医学研究、面向“三北”乃至全国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任务。三地专家携手,有望在“精准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次三地在基础研究合作专项的立项申报上,将按照“五个统一”协同模式进行,即统一组织、统一申请、统一评审、统一立项、统一管理。项目组须由三地科研单位共同组成,非合作项目不具有申报资格。据介绍,三地合作项目申报指南发布后,共受理了206个项目申报,经过评审最终10个项目获得资助,支持资金总额达到600万元。专家指导组成员、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于春水教授说:“此次获得资助的研究项目不仅具有较为扎实的前期研究基础,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而且三地合作机制完备,能够确保打好京津冀协同的‘团体赛’。”

        目前,京津冀三地科技管理部门正在进一步深化协同机制,争取形成联合管理机构,推动专项探索新模式,以不断深化实质性合作研究,促进基础研究合作和成果对接,促进成果在三地共享与转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