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9月3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万众期待中开幕。这是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团圆。在您看来,中非合作论坛设立18年来对中非合作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本届论坛又具有怎样的深远意义?
魏建国:中非合作论坛从2000年开始举行。我从那时起直至离开工作岗位,有幸参与了其间每届论坛相关工作。尤其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我担任中方筹委会秘书长,见证了该届峰会成功举办,中非关系被提升至新的发展水平。
18年来,这个启航于新千年第一个年头的论坛不断成长,在举世关注中走出了特色道路,在挑战和磨砺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就机制建设而言,历经18年发展,论坛更加成熟、规范、系统化,更为平等、务实、高效——定期举行领导人峰会及部长级会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布宣言和行动计划,每三年检查一次成果落实情况,切实有力地持续推动中非合作发展;就合作领域而言,“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又善于与时俱进重创新”,在坚持好经贸合作这个“起始点”“重头戏”的基础上,中非合作着力创新、不断拓展,已经在农业、科教、文化、政治、安全、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展开了形式多样的务实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有力推动了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可以说,中非合作论坛已经成为展示中非合作成就的一张“名片”,增进中非友好情谊的一次聚会,指引南南合作深入开展的一面旗帜。
经过多年发展,论坛框架下的中非合作成效显著,受到非洲各国一致好评和国际社会高度肯定。数据最能说明事实:2017年中非贸易额170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17倍,比1978年增长200多倍,中国连续9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对非投资比2000年增长100多倍;中非人文交流稳步拓展,双方人员往来每年近200万人次,友好省市总数已达130多对。
今年的峰会,因为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而面临严峻挑战,但迎来的历史性机遇也前所未有。在三年前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三年来,中非各国领导人为此积极行动、充分沟通,为如约落实各项承诺做出了大量努力。可以预料,成效会是显著且喜人的。这将为本届峰会着眼中非合作做出更新承诺、提出更高目标提供底气和基础。
我相信,本届峰会将以更加充分的共商、更为务实的举措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也将以新的理念与战略,回应中非人民对于中非合作走向更高质量发展的热切期望。峰会将把“合作共赢”摆在重要位置,在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下,探讨“一带一路”建设如何更好对接非洲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让非洲大陆上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增强非洲人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同时,中非也将通过务实有效的合作,为当前的全球治理提出方案、指明方向。
记者:“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是本届峰会主题。您曾长期参与、推动并见证了中非经贸发展和合作友谊。关于中非合作与友谊,您有什么样的直观感受和深度认识?在您看来,长期的中非友好合作对于中非双方乃至世界发展意义何在?
魏建国:“河有源泉水才深”,中非友好合作源远流长,今天中非合作的成绩有目共睹,中非友好的情谊前景光明。中非关系一步步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双方基于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共同意愿和主动选择。可以说,秉持“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理念,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之间,更加心气相通、追求相合,正在朝着更加亲密真诚、更加互利共赢的方向稳步前行。
中国与非洲,始终是真诚相待的好朋友,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是平等互利的好伙伴。毛泽东主席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和非洲国家是患难之交,患难之交不能忘。”我对此有着切身感受。从1973年起我在驻非洲多国使馆从事商务工作,到1992年离开非洲,我到过非洲54个国家和地区,大量耳闻目睹的事实令我对中非友谊有着坚定信心。例如,在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我们帮助建设纺织厂并吸纳当地民众就业,工人们升起本国国旗和中国国旗,表示尊重和感谢;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国家会议宫援建工地,黑人小伙子和中国“好朋友”一起劳动,学会了唱中文歌曲《十五的月亮》;有好几次,我们夜晚开车外出遭遇抛锚,非洲兄弟们主动聚拢过来,帮忙推车、打电话找维修、送水送食物,等车修好开动了,还跟着跑一段,挥手送别。我们始终沉浸在感动之中。
为什么中国与非洲能成为“全天候的朋友”,为什么这种友谊能无惧风雨、世代相传?首先是因为中非友谊与合作秉承了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以义为先。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发展的理念,坚持在尊重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非洲国家友好合作。中国给予非洲全方位援助和支持,这些援助是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是兄弟之间的帮扶和互助。就像一位非洲政要说的那样:“中国兄弟自己也在努力发展,还真诚地帮我们一起发展。一个人在富的时候给予别人不算太难,穷的时候还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哥们儿。”
其次,非洲朋友非常重视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成绩和经验。在他们看来,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在经济上面临很多挑战,但中国可以用40年时间富起来,那非洲也不是没有可能。中国改革开放带给非洲最重要的一点,是主动选择自身发展道路、自力更生加快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最后,非洲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非洲。中国有先进的技术、多样的产品,人民有较强的消费能力,非洲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中非双方优势互补,完全有条件实现互利共赢。
习近平主席对中非关系做了精辟概括:“中非关系最大的‘义’,就是用中国发展助力非洲的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因此,中非之间的友好合作,对于中非以及所有发展中国家意义重大,对于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影响深远。而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必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和强化起到重要作用,有力推进新型全球治理体系构建。
记者:中非之间应当怎样达成更加务实有效的紧密合作?结合非洲发展更好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在中非经贸合作等方面,您有何判断与建议?
魏建国:今天,在谋求自身发展的进程中,中非发展战略日渐体现出高度契合的鲜明特点。中非合作应该进一步拓宽领域、提质增效,不仅在经贸、政治、安全、国际事务等方面深化合作,还应更加注重旅游、科教、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探讨,寻找更加有效的合作方式与渠道。
经贸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非友好关系的重要动力,也是深入开展对非工作的战略支点。对中国而言,在当前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非洲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佳目的地之一。这对中非来说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如何提升中非经贸合作“含金量”,推动合作更好发展?至少要注意如下几点:合理规划、有序布局,进一步建设好境外合作园区这一重要平台。注重开拓工业园区、经济合作示范区等抱团“走出去”的方式,让中国企业,特别是广大民营企业更多地走进非洲。这不仅有助于非洲发展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更将为中非产能合作提供重要载体;着力提高中国对非经贸合作的科技含量,不能停留在制鞋、纺织、服装、箱包等层面的合作,必须抓住未来5-10年的黄金期,推动高新企业投资非洲,开设高科技研发制造基地;加大在非洲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开展农业产业化合作力度,将高产优质品种以及先进实用的育苗、耕作、收获等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帮助提高非洲农业生产水平;大力开展对非人才培训,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等全面纳入培训体系之中,为推进中非产业对接、产能合作提供人才支撑;扩大同非洲人民币结算和本币互换业务规模,鼓励中国金融机构扩大对非投融资合作。
在经贸合作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从政府层面来看,要为中非合作,特别是中非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成长氛围,比如可依据情况签署双边自贸协定,与当地政府联合出台更多保护中国企业“走进去”的措施,适时解决中国企业在非洲落脚难、融资难等问题;从企业角度来看,要选好目的地,科学评估其政治状况、社会治安、市场环境等。既要注重当地的社会效益,比如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加等,当好“一带一路”建设的形象大使;又要选对项目、选准合作伙伴,坚持平等互利的合作原则。从行业协会来讲,要发挥好服务中资企业作用,做好价格协调、市场秩序维护等工作,注重以法律教育、企业教育、合规教育等引导企业家和广大在非建设者,为实现“一带一路”对接非洲发展贡献力量,做好可亲可敬的“中国代言人”。
(本报记者 王斯敏 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