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国家战略要求,还是上海自身需要,都要把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作为上海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地理空间上看,如果把长江看作横贯我国东、中、西部的一条巨龙,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通江达海,居龙头之位。从实际发展情况看,在对外开放、国际功能、科技创新、新兴产业、交通枢纽、城市治理等方面,上海也被公认为是区域龙头。要更好发挥上海在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需要突破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地方性局限。不解决好思想认识瓶颈,很可能陷于小富即安、只管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状态;也会导致信心不足、底气不厚的心理偏差。对于前者,因为在与周边地区的竞合中,流出去的多,引进来的少,上海引领长江经济带,在短期或表面现象中看到的是溢出多、奉献多。但我们要清楚地看到,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更加需要长江经济带的各种支撑,尤其是上海建设的各类全球性服务功能,必须依托长江经济带各地提供的各类现实需求,这些需求提供动力,也提供财富。对于后者,因为这些年其他地方的经济增长都快于上海,而且江苏、浙江的经济体量也已大大超过上海,上海以相对小的体量来引领超级体量的长江经济带,就像小马拉大车,气力不足。但长江经济带走向全球、提升创新能力,对上海有更多的需求,从国际接轨的功能性平台,到科技创新成果,以及高端的创新资源,还有国际最高标准的开放度和市场机制等等。
二是战略谋篇布局上跨区域支撑项目力度比较单薄。这在全国也是一个普遍问题,但凡涉及跨区域的战略规划,国家层面较多提出的是框架性原则和主要任务,地方提出的实施规划,很多存在各地规划不衔接的问题,在规划执行上也是越涉及跨地区的执行越弱,特别在专题性的规划上,如交通、生态等,这一情况更加突出。比如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及沿江11省市,共同编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但目前尚缺少长效协作机制,联控联防的覆盖面较窄,联合治理效果尚不明显,尤其是区域复合型的大气污染、流域型水污染等问题仍日趋严峻。
三是功能性平台网络化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不足。这个平台更多是支撑上海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服务平台、协调平台。平台如果只设置在上海,没有向长江经济带各地延伸,建立分支机构,或者平台没有吸收各地加入,共建共享,而是只说“上海话”,不说“长江话”,那么所能发挥的服务、协调作用也必然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企业层面有较多网络化系统,但在政府层面,还有协会、联盟等社会专业组织层面,还非常薄弱。
四是与国际接轨且达到国际水准的高端服务是短板。目前长江经济带各地之间,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开放型经济的能力差距明显缩小,上海要为各地提供的服务,更多体现在高端服务领域,特别是与国际接轨、达到国际标准的各类专业服务。这方面上海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还有不少差距。
五是对长江经济带各地的开放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海纳百川是上海的特质,也是上海的优势。当前最大的瓶颈在户籍和人才居住证的开放度上。外地科研院所和企业在上海设立的研究中心或其他机构,往往也难以申请到相关项目资助。
解决这5个问题,上海在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将会更加突出。
(作者:王振,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