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3日 星期五

    期刊看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3日 14版)

    八一建军节作品专题(特辑)

    载《人民文学》2018年第8期

        建军节之际,《人民文学》以军旅题材作品为重头,推出一批以“强军文化”为主题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童话作品,包括李蓬荻的剧本《方志敏·步川》、王凯的中篇小说《楼顶上的下士》、张炜的童话《海边童话》……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诗歌栏目中,刊发了面向现役基层官兵的军旅诗歌征文稿件,编者称,在大量的来稿中,“我们读出了强军热血的激昂脉动、强军思绪的深沉潮涌、强军实践的坚实足音。”

        卷首语如是说:强军文化,关键在于锻造“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革命军人。小说栏目中的作品,涉及空军、陆军、海军等多兵种,人民子弟兵的爱国情怀、牺牲精神、英雄气概以及他们的欢乐忧伤,以文学的笔触,通过他们的战斗、训练生活和军营日常言行,在作品中有令人敬重和亲近的审美体现。

    青年作家小说专辑(特辑)

    载《收获》2018年第4期

        本期青年作家小说专辑,将九位风格鲜明、颇具潜力的年轻人推上头阵,他们是:班宇,大头马,郭爽,王苏辛,李唐,董夏青青,徐畅,庞羽,顾文艳。其中“90后”占一半以上。九个年轻人的作品题材多样化,风格极其鲜明,虽仍有青涩之处,他们的迅速成长已然势不可挡。

    阚文咏《李庄深巷里——羊街8号家族记忆》(非虚构)

    载《当代》2018年第4期

        这是一部家事国事铿锵共鸣的历史深处的回响。国难当头的李庄,长江上游的小镇,作者以母亲玲玲的视角,饱蘸着川音川韵,回忆了外祖父罗南陔的传奇人生。详写了罗南陔组织乡绅、电请同济大学入李庄避难的过程,写了文化精英和偏远基层乡民从生活到精神的艰难融合,从乡民的角度,记录了那一幕幕历史的精彩。

    文珍《猫的故事》(短篇小说)

    载《天津文学》2018年第7期

        关爱小动物的话题在社会舆论的助推下,一度成为检验人心与社会道德的试金石,而“政治正确”的道德高地有时却成为了某些偏执虚伪的人作秀的戏台。小说借一只流浪猫误入烤鸡店的戏剧性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所谓“爱猫人士”的自以为是和不可理喻。而作者的追求不仅止于此,由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推及对人性微妙之处甚至悖谬之处的深度审视,进而反观某些爱心人士华丽外衣下的尴尬。小说主题在精短的叙事中延异转身,介入宏旨,复再逃逸,如小猫俊美的身姿一闪而过,作为个体的“我”的伦理勇气得到完善,却仍然给读者留下颇为无奈的结局。

    国民记忆(栏目)

    载《时代文学》2017年第7期

        作为《时代文学》延续数年的品牌栏目之一,今年起“国民记忆”栏目连载赵德发的纪实作品《1970年代,我当乡村教师》,朴实淡雅文字中,呈现出一个青春激情的乡村教师生涯,旧忆新记,在还原历史本貌的同时,也倾注着作者对时代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该栏目本期刊发的另一篇作品是铁流的《高度》,塑造了鲜活生动的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科技工作者群像。两位实力派作家将镜头对准了教师与科技工作者这两个群体,让读者对他们的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李云雷《到姐姐家去》(短篇小说)

    载《江南》2017年第4期

        由青年评论家而“跨界”写小说,李云雷去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再见,牛魔王》引起业界注意,被称为“是一部体现了抒情性小说传统延续、融汇了知识分子的反思与记录个人生命体验的‘中国故事’”。此篇《到姐姐家去》,仍延续了他叙写故乡、童年、乡村故事的选材与风格,以清澈语言书写宁静优美的乡村世界。作品讲述了从未出过远门的“我”和小伙伴到邻村姐姐家去玩的一次“长途冒险”,描绘出了那个年代淳朴的乡村和美丽的风景,充满着早春的迷人气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