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26日 星期四

    品行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

    作者:本报记者 晋浩天 本报通讯员 任天然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26日 08版)

        【家长观】  

        把被困在“厕所里”的教授“解救”出来,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对于这种现象,家长有何看法?记者为此采访了三位大学生家长。

        记者:你是否亲身经历过让教授困在“厕所里”的事?

        甲:没有出现过,我也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我希望,孩子不仅要有自尊心,还要有原则和底线,不会轻易退缩、被分数打倒。

        乙:这样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但作为家长,绝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在困难面前一次次退缩。这样,孩子永远不可能提高,只能越学越糟,甚至认为老师在故意为难自己,对老师抱有敌意。自己钻了牛角尖,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丙:说实话,孩子在外地上学,家长很难完全掌控他的学习和生活。即使出现问题,如果没有老师或辅导员的通知,我们也很难知道。上了大学后,家长其实也有一种无力感,就是无法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进度。当然,换一个角度说,孩子已经成年,而家长们要做的,就是为他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即使让他自己成长,也可以有远大前程。

        记者: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甲:这个现象太不正常。大学及研究生教育应是练兵场而不是避风港,教育不仅要教会你知识,更要教会你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我认为,隐性教育更加重要。练就不怕困难的性格,练就吃苦耐劳的习惯,练就百折不屈的性格和意志等,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应该拥有的素质。客观来说,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才是真正的良心教育。

        乙:这是一个不该出现的问题。而它的一再出现,只能说和长期以来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原则、立规矩,而不是有事直接找学校,推卸自己的责任。

        丙:大学教授被困“厕所”的深层原因一直存在,根不在大学,只是一些潜在问题在大学阶段的集中爆发。对此,家长有推卸不了的责任。大学是一个特殊节点。孩子上大学之前,基本都在家长身边,很多问题都会被家长化解,负面情绪也因为家长在场而不会被放大。上大学后,孩子们逐步成年,往往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家庭束缚得那么紧。同时,现在孩子们也越来越强调个性化发展。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就会让老师们有一种无力感。

        记者:在孩子学习生涯中,您有遗憾吗?

        甲:说实话,作为家长,没有遗憾的很少。因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而降低对孩子的目标,在我家发生了太多次。目前,在教育孩子上,我承认没有做得很好,没有让他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次遇到挫折我就轻易地原谅了自己和孩子,也没有刻意设置困难,进行克服困难的训练。

        乙:怎么会没遗憾?最大的遗憾在于,我们过于看重他考了多少分,学会了多少知识点,而对于他的个人品格和知识教育关注太少。正因如此,孩子们或许能获得一时的成绩,但对长远发展没有益处。

        记者:面对这种问题,你会选择怎么做?你认为是孩子能否毕业能否获得高分更重要,还是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更重要?

        甲:隐性的品行教育比显性的知识教育更重要。孩子能否毕业能否获得高分并非不重要,但能力的提高显然更重要。能力是一辈子的事情,任何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问题,都能靠能力迎刃而解。因此,越来越束手束脚的老师,同样给家长敲响了警钟,出现问题,不要把全部责任都一股脑推给学校。

        丙:出现这种情况,我内心也很矛盾。我知道,培养孩子的品格、精神、意志等,肯定要比获得一个短暂的成绩更加重要,毕竟人生中的挑战,何止是一门成绩、一张文凭。但话说回来,毕业、得高分就不重要吗?显然这是孩子进入社会的一张“入场券”,也是自我发展的起点,当孩子无法成功完成目标时,一些家长和孩子的心态就可能会崩溃。因为,没有“入场券”,孩子的未来就失去了更多可能性。

        (应采访者要求,隐去其姓名)

        (本报记者 晋浩天 本报通讯员 任天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