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23日 星期一

    对外经贸大学:为“一带一路”倡议培育使者

    作者:本报记者 刘博超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23日 03版)

        【来华留学】 

        从大漠驼铃声声到浩渺天际咸咸的海风,从茶叶香料到丝绸瓷器……商人是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传播者,也是人类文明交流最早的使者。1951年,原贸易部高级商业干部学校成立,3年后,对外经贸大学的前身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合并成立。也就在此时,来华留学生开始进校学习,他们毕业后大都深度参与到中外经贸活动之中。

        托马斯·布塞克,对外经贸大学高端援外硕士项目2015级斯洛伐克籍学员,毕业回国后升任为斯洛伐克投资和贸易发展部国际贸易司顾问。通过“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项目和高端援外硕士项目,对外经贸大学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培养了大批了解中国国情和企业经营模式的海外青年人才,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外企业开展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产业的有效对接。大部分毕业生回国后很快能获得职位晋升,在相关领域担负起更为重要的职责,为所在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与往来发挥重要的作用。

        既要高端大气上档次,也要民心互通接地气。在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火如荼,对外经贸大学外国留学生接连在“创青春”“互联网+”大赛中获奖。中国首个服务国际青年的国际创新创业服务项目“藤蔓计划”于2017年3月在对外经贸大学正式启动。2018年科技部把“藤蔓计划”提升为“国际青年创新创业计划”,首创了“藤蔓国际双创空间”,首批10支入选创业团队中有3支来自对外经贸大学,来自斐济的安心就是其中一支团队的成员。“贸大有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我很喜欢中国。我已经得到了‘一带一路’政府奖学金,将继续留在贸大读研究生。”安心说。记者去采访时正值毕业季,安心与特地前来参加毕业典礼的妈妈商量去北京的胡同逛逛,“希望让妈妈也能爱上这里”。

        “丝路上的青春使者”“开放的贸大,绽放的青春”……从历年对外经贸大学国际文化节的主题中,青春、开放、包容的旋律都欢迎着来自“一带一路”乃至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做家乡美食、跳特色舞蹈、展示本土音乐,文化节的大舞台为各国各族青年相互理解架设了桥梁,每年来自60多个国家留学生的100多个展位都吸引着来自北京高校的上万名学生参加。

        对外经贸大学目前有3300多名留学生,来自全球156个国家,其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有64个国家的1355人,其中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泰国4个国家的学生最多,共594人。

        2018年,对外经贸大学819名留学生本硕博毕业生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有46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7.3%。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吹拂下,正有越来越多的来华学子走进贸大、走出贸大,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使者和中坚。

        (本报记者 刘博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