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啰,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啰,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碧波荡漾……”这首《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唱的就是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数百年前,这里是边远蛮荒之地;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成为令人向往的美丽之地;改革开放以来,这里逐渐从闭塞之地变成改革开放前沿,成为日新月异的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能源大动脉的咽喉
“中缅油气管道就是从这附近进入中国境内的!”中石油西南管道公司德宏分公司党委书记杨道广站在云南瑞丽国境线85号界碑附近对记者说,在他和界碑周围,是广阔田野和一个个凤尾竹掩映的中缅村寨,还有中缅边民“共饮一江水”的美丽雕像。
“中缅原油管道(国内段)已经投产一周年了。一年来,890万吨原油从缅甸马德岛来到瑞丽输油气站,再输往云南下游炼厂,为西南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工业血液。”杨道广兴奋地说。瑞丽输油气站距国境线仅2.5公里,肩负油气进口贸易计量交接的任务。纵横交错的黄色输油管道、数十米高的巨大储气罐,使中缅管道国门首站在蓝天白云下更显巍峨高大。
中缅原油管道与中缅天然气管道双线并行,是“一带一路”建设先导示范项目。中缅原油管道全长1420公里,设计输气量每年1300万吨,其投产标志着我国西南、西北、东北、海上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基本建成。早在2013年,中缅天然气管道就正式投运,累计输气已超180亿立方米,全长1744公里,经瑞丽一直延伸到广西贵港,我国油气管网格局基本形成。
瑞丽,一个西南边疆小县,突然成为关系国家能源大动脉的咽喉重地。
现代化的贸易口岸
源源不断的货车驶出瑞丽姐告国门,排成长龙的边民等候通关入境,一个个贸易新通道、新货场在兴建……这一切都在显示作为瑞丽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核心区的姐告口岸贸易的繁荣。
一幅巨大的显示屏上,显示着一排排境内外车主、货主、货物的信息,不断更新着一单单交易信息,互联网+大数据+APP+跨境物流=跨境物流大数据中心……瑞丽宏星好运科技有限公司的这些探索彰显瑞丽口岸贸易的现代化浪潮。“我们作为跨境电商平台,将供应商、卖家、消费者聚合在一起,依托云南的区位优势,通过大数据形成与东南亚国家进行跨境电子商务的优良环境。”公司副总经理苏强介绍说。该公司去年成立以来,共认证中缅车主14601个,平台交易额达5250万元,实现降低物流成本6%。
瑞丽口岸现代化还体现在通关便利水平不断提升和沿边金融改革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目前瑞丽口岸启用自助通关系统,出入境人员最快6秒即可通关。瑞丽率先获全国首推特许机构人民币与缅币经常项目兑换的试点政策,成立了瑞丽中缅货币兑换中心,发布“瑞丽指数”;设立了我国境外首个对缅非现金跨境结算服务点;欧元直汇缅甸等试点改革开创全国先河。
改革开放的步伐推动瑞丽口岸贸易的发展,瑞丽口岸成为中缅最大的陆路贸易口岸,人流量、车流量、货物流量在云南口岸中居第一位,经过瑞丽口岸进出口的货物每年占到全国对缅贸易总额的30%左右,占云南省的70%左右,约50%的出口商品通过缅甸转销印度、孟加拉国和泰国。
“32年前我从浙江到瑞丽创业时,姐告一带都是农田,横亘在姐告口岸和瑞丽城之间的瑞丽江上还没有桥,人们乘竹筏渡江。”姐告国门社区党委书记王岳亮回忆说。他起初在姐告口岸的简易铁皮房里做小家电生意,2000年他投资建设了姐告三和商贸城,到昆明找浙江老乡引进了100多家企业。他还把户籍从浙江迁到瑞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见证了姐告从农村变成城市的历程,姐告能有今天,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王岳亮感慨地说。他见证了瑞丽江姐告大桥的修建通车,见证了姐告国门由一通道变成两通道又即将变成三通道,见证了姐告由面积仅2.5平方公里的边境偏僻之地变成了每天人流量5万人次、拥有7家银行营业点的繁华之地。
瑞丽近40年成长的历史,便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1978年,瑞丽成为国家一级口岸。2000年,依托全国唯一实行的“境内关外”模式,姐告边境贸易区顺势启动。2010年4月,国家将瑞丽确定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瑞丽又一次进入了国家层次的战略布局。
“瑞丽制造”崭露头角
在瑞丽市环山工业园区,一排排崭新的摩托车停放在厂房门口,在巨大空阔的云南银翔机车制造有限公司厂房内,一条条摩托车生产线在流水线组装生产,年轻的工人们正专心致志地用各种配件组装成一辆辆蓝白色的摩托车。据该公司生产负责人介绍,公司一期项目于2016年投产,去年公司生产了70万辆摩托车,主要销往东南亚、南亚国家,在缅甸已建立销售服务点5万多个,市场覆盖率超过90%,成为“德宏制造”的主力产业之一。
近几年来,“瑞丽制造”的摩托车、手机成为出口生力军,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瑞丽启升电子产品,深受缅甸等南亚、东南亚市场欢迎。德宏本土企业瑞丽航空、南亚通用航空公司投入运营,瑞丽直升机起降点建成使用,陇川通用机场、云南民航学院开工建设。一个曾经以农业为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已在本土建成拥有航空、汽车、摩托车、农机、电视、手机等现代工业装备制造业及家电、生物、旅游、贸易为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国际化城市的窗口
“在瑞丽打工不会说中文不行,会说中文的工资高一些。我在珠宝店上班,刚来时工资1000多元,来国门书社学了一年中文后,我的工资涨到2000多元。”一位正在瑞丽姐告中缅文化展示厅暨国门书社看书的缅甸青年说。他在记者的笔记本上一笔一画地写下了他的名字:“碧漂昂”。
“我每天白天在国门书社值班,晚上在培训班教中文和缅文,许多在瑞丽做生意的、打工的缅甸人都来免费学中文,在这里能够帮助很多人,我觉得很荣幸!”国门书社女管理员赵红仙对记者说,她和两个同事都是缅甸华侨,在国门书社做培训教师已3年。国门书社位于姐告国门出入境大厅三楼,以图片和出版物展示中缅两国优秀文化成果,可借阅报刊图书等1200余种。
据德宏民族出版社社长舒生跃介绍,为搭建中缅两国边民文化交流的平台,德宏民族出版社建立了姐告国门书社、银井“一寨两国”国门书社、中缅文化展示厅暨国门书社等六个国门书社,去年10月还在境外建立了缅甸曼德勒胞波书社。“国门书社”自2009年以来免费培训11万人次,培训内容包括中缅语言文字、中缅国情、法律法规、农业科技等知识。“国门书社”成为瑞丽试验区中缅边境线上一个个文化交流的新窗口。
在瑞丽市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办证大厅内熙熙攘攘,等待办证的缅籍人员排成长龙。在现场服务的一位翻译说:“成立服务中心之前办证需要一周,现在只要两天左右,每天都有四五百人来办证,有的缅甸人说这里像个国际之家!”
瑞丽是云南边境线上渡口通道最多的地段,瑞丽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后,中缅边境的人员往来日益增多,目前在瑞丽经商、务工的缅籍流动人员达5万多人。为对外籍人员进行科学有效服务管理,瑞丽市成立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通过一站式服务、一表式审批的模式对外籍人员实行集中服务统一管理,至今年5月共办证近9万人。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员来瑞丽淘金,使瑞丽加速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边境城市。
“‘一带一路’经过瑞丽,瑞丽应该成为云南的深圳!”王岳亮激动地说。他对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明天的憧憬,也是全体瑞丽人的梦想。
(本报记者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