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论语】
414.26米、1193个座位——7月1日上午10点,北京南站,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最长高铁列车16辆长编组“复兴号”正式上线运营。凭借领先的技术,缩短着城市间的距离,一路驰骋、载梦腾飞的中国高铁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这,是我国的制造业。
低速的光芯片和电芯片已实现国产,但高速的仍依赖进口。国外最先进芯片量产精度为10纳米,我国只有28纳米,差距两代。这,也是我国的制造业。
根据联合国数据,2016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30798.95亿美元,占世界比重达到24.5%,比世界第二位美国制造业增加值21830亿美元多出近万亿美元,几乎是世界第二位美国和第三位日本制造业增加值的总和。这,是我国的制造业。
我国装备自给率达85%,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在高端装备领域,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仍依赖进口。这,也是我国的制造业……
数字印证出,“大而不强”成为我国制造业难以摆脱的标签。案例则表明,产业发展不均衡、高端制造能力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成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制造业不管是从创新能力、核心技术拥有还是关键零部件生产、高端产业占比等各方面来讲发展都很不充分,低端制造产业供给过剩、高端制造产业供给不足阻碍着我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步伐。
于是乎,“中国制造业怎么了?”“中国制造业还能崛起吗?”……越来越多质疑涌向我国制造业,在一片看衰的声音中我们能听到响亮的回答:中国制造当然能。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5.1个和2.4个百分点,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市场研发和技术创新力度加大。而高铁、特高压等这些中国名片、大国重器的成功实践也表明,我们可以把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坚持走好创新之路可以不断攀登发展制高点。
中国制造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答案自然也离不开创新。然而创新二字说来容易,在实践中则意味着大量研发资金和人才要素的投入,意味着从业人员要长期攻坚克难、意味着不能半途而废、意味着持久的付出和坚持。
因此,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创新能力,就要为从业人员营造心无旁骛搞创新的环境和条件。具体而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造更好的政策条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创新成果和创新动力;打通创新链中基础研究和产业化间的关联,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各层次技术人员的待遇,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工人的创新能力。此外,还要深化开放,将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工作,加快消除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当制造业可以心无旁骛去创新,当制造业从业人员敢于创新、勇于开拓、乐于苦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必能迈出坚实步伐。
(作者:陈晨)
专家观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
互利共赢、开放合作是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坚持的根本原则,中国制造业不会对外企设不公平障碍。不仅不会设限制,中国制造业对外开放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稳定性,优化政府服务效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中国将坚持“中国制造2025”及其相关政策措施一视同仁地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包括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国将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机制,为全球投资者营造一个稳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卢进勇:
中国制造业领域对外开放幅度较大,走在发展中国家前列。这些年中国制造业对外开放策略整体较为成功,体现在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当前的开放举措将使民族汽车品牌在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实现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是这些年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
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表明,开放带来进步。虽然当初外来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对本土产品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冲击,但最终没有打败本土产品,反而使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中国第二产业的开放经验为第三产业指明了方向,第三产业也要以开放促发展。
(訾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