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由于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造成了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局面。作为一所以“师范”为特色的地方高校,如何主动作为,破解难题,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近日,记者走进盐城师范学院,与该校党委书记戴斌荣促膝深谈。
“学校为地方教育事业培养大批人才,支持乡村教育责无旁贷。”戴斌荣告诉记者,在盐城市226所初中和4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约46%的校长、62%的特级教师、57%的教学名师、71%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都是从盐城师院走出来的。近三年,仅盐城市新招录的乡村中学教师中,每4人里就有1人来自盐城师院。
“教育是一个良心活儿,乡村教师更是一份有温度的职业。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戴斌荣说,学校大力推进师范生从教信念教育“八个一”工程,即“一课一书一会一调研,一室一班一堂一访谈”,通过开学第一课、师生共读一本书、实习支教先进事迹报告会、对新入学师范生开展思想状况调研、参观王强先进事迹展览室、创建“王强班”、开展师德教育专题讲座及“百生访百师”社会实践活动,坚定师范生从教信念。令戴斌荣自豪的是,近三年来,该校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进入教育领域就业,其中近45%的毕业生进入县城及乡镇的教育机构就业。
留在乡村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能保证吗?戴斌荣说,盐城师院在提升乡村教师教学水平方面的投入从来不遗余力,学校始终坚持“重品德、重素质,强基础、强实践”的“两重两强”培养理念,从优化教师教育课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教师教育技能训练体系等方面,构建师范生培养体系。近年来,盐城师院在实践教学上的投入更是推动了师范教育与一线教学的“无缝对接”。目前,学校新老校区各建成1个结构完整、功能完备、开放融合的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拥有中学STEM实践技能训练室、未来教室等16类通用技能实训室。
作为一所心系乡村的大学,盐城师院始终不忘自己服务基层的使命。戴斌荣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学校生物师范专业2001届校友吴海峰,毕业后成为盐城滨海县八滩中学的生物老师。在当地,他不仅是学科教学能手,更成为当地生猪养殖户的咨询专家,为乡亲们答疑解惑。
谈及大学的使命与担当,戴斌荣言语中满是自豪与自信:“师范教育对其他类型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有重要影响。盐城师院以‘师范’之名初创,已近一甲子,为基础教育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形成了自己的培养特色。未来我们仍将坚持师范特色,为基础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培育更多更好的师资。”
(本报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