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脸上挂笑容 日子有奔头

    “晋江经验”提升群众获得感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 高建进 胡其峰 刘梦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13日 01版)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镇长庄垂生,今年40多岁,是土生土长的晋江人。在他小时候,鞋子很珍贵,平时舍不得穿,经常光着脚或穿拖鞋去田间、学校,“现在我们穿上了自己生产制造的鞋子,很舒服,身边的人们脸上常挂着笑容,老百姓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鞋子,给庄垂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见证了晋江人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见证了晋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晋江经验”指引下,当地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共建共享,推动经济、文化、教育等全面发展。如今,晋江97%以上的企业是民营企业,安踏、柒牌、恒安、盼盼等一大批民企发展壮大,经济更具活力,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让群众看到发展前景

        在陈埭镇国际鞋纺城,上千家店铺鳞次栉比。五金扣件、包装材料、纺织面料等,几乎所有的制鞋材料在这里都可以买到。

        “我们的面料不仅美观,还特别耐刮,价格也实惠,一双鞋子的面料只要4元。”泉州海鸥鞋材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婉玉告诉记者,2006年,她开始创业,当时只有两间店铺,近年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越来越受欢迎。今年4月,她把公司搬到了国际鞋纺城。

        庄垂生说,国际鞋纺城将带动周边区域进行综合开发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当地企业家带来更多商机。

        抓住商机,创新创业,这对爱拼敢赢的晋江人来说,早已成了一种本能。政府也积极作为,加强规划和引导,为群众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今年55岁的蔡金开,家住晋江市永和镇坂头村。按照当地规划,永和镇等周边地区要进行拆迁,修建高铁泉州南站,并建设高铁新区。蔡金开了解了相关政策后,6月1日一大早便来到镇上,和项目组签订拆迁合同,并在村里率先拆掉自家的老房子。

        “以后我们的交通更加通畅,人流量也会增加,这将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商机,推动经济更快发展。”蔡金开说,以前村里只有一个卫生所,新区建好后,他们将拥有一家三甲医院,居住环境会有很大改观,生产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泉州南站高铁新区项目征迁业务组组长张子牙说,高铁新区项目一期涉及2522幢房屋,近3000户居民非常支持,6月1日至28日,房屋签约工作全部完成,创造了“晋江速度”,“只有让群众看到发展前景,有实实在在的商机,才能吸引他们真正参与进来”。

        在“晋江经验”指引下,当地政府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强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民营经济保持旺盛活力,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创新驱动效益明显。2017年,晋江GDP为1981.5亿元,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已有7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其中制鞋、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均超千亿元。

    口袋富起来,脑袋也要富起来

        南音、高甲戏、木偶戏……走在五店市街区,会感受到浓厚的闽南文化气息。晋江市政府对五店市街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保留了具有传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宗祠、家庙等古建筑。目前,五店市街区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老年人觉得很怀旧,年轻人觉得很时尚,华侨觉得很乡土,外地人觉得很闽南”。

        “这里是我的家乡,每当我向游客讲解这里的古建筑等闽南文化时,心里都会充满自豪感、幸福感。”五店市传统街区游客中心讲解员蔡梦思说。

        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表示,近年来,晋江坚持文化传承与文明创建并重,集中开展古建筑、古村落修缮,灵水、梧林等一批“乡愁记忆”得到保护,6个传统古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南音、掌中木偶等得到传承,市民文化自信和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晋江市文体新局局长柯国林表示,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城市文化的保护开发,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群众不仅口袋富起来,脑袋也富起来”。

        晋江还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同时,把生态作为城市的最美底色,开展植树造林、清水净海、治污减排、环卫保洁4大专项行动。目前,晋江市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4.04%,绿地率达39.93%,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保持在97%以上。

        “我们不只是经济发展了,文化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居住环境更好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非常高。”晋江市阳光社区党委书记王金聪说。

    民生举措更实在、更走心

        “这是百福墙,建于明代,墙上布满了用碎瓦拼成的‘长命百岁’‘福寿延年’等字样。”6月15日,在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主任谢建智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正在建设的梧林古村落保护发展项目现场,百福墙、德卫宅、侨批馆、五层厝、枪楼等一座座古建筑,展现着古村落的独特魅力。

        “村里的原住居民们仍会在这里生活,从事民宿、餐饮等工作。”谢建智介绍,在保护古村落整体风貌的同时,也会延续传统居住生活功能,保持当地的生活习俗,并改善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人居环境。这样既能够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又能够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发展过程中,晋江不断加大民生保障,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今年71岁的施丽程,家住晋江市英林镇西埔村。6月13日,她来到晋江市慈善总会,帮助她的侄子洪祖奕领取补助金。“我侄子得了肛肠癌,家里还有两个小孩,这次帮他们领了5000元,心里很感激。”施丽程说。

        晋江市慈善总会会长龚子猛介绍,慈善总会已累计投入善款16.06亿元用于各类慈善工程和慈善公益事业项目,受助困难群众近17万人次。

        “去年我们统筹投入民生资金74.65亿元,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民生举措更实在、更走心。”刘文儒表示,晋江强化共建共享,突出“待遇均等化、保障全覆盖”“城里人乡下人一个样、本地人外地人一个样”,每年将65%以上本级财力投入民生领域,构建完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环境和社会保障7个民生体系。同时,晋江还对新增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由政府进行兜底,推动农民市民化、外来人口本地化、民生保障一体化,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本报晋江7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刘坤 高建进 胡其峰 刘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