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11日 星期一

    吴光浩:

    战果累累的传奇英雄

    作者:廖君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11日 09版)

        吴光浩像 新华社发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新华社武汉6月10日电(记者廖君)虽然吴光浩烈士牺牲已近90年了,但在烈士的家乡——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他的英名仍是家喻户晓。

        驱车来到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蔡吴湾,村口的小山坡上就是吴光浩烈士陵园。陵园庄严肃穆,干净整洁。青松翠柏掩映下,吴光浩烈士墓静静伫立,上半部分的花岗岩上镶有烈士的半身浮雕像,依稀可见烈士当年的英姿。下半部分的石碑上镌刻着烈士生平。看到“牺牲时年仅23岁”的碑文,在场者无不为之惋惜。

        “四伯在黄陂前川中学读书时,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思想,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吴光浩的侄子、82岁的吴先和老人讲述了伯父的故事。

        他说,吴家兄妹共8人,吴光浩排行老四,自己的父亲是老五。尽管和四伯从未谋面,但从小就听父辈讲他的事迹,“为了一心闹革命,四伯没有听父母的安排结婚,而是偷偷溜走去领导黄麻起义,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作为黄麻起义领导人、鄂豫边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06年出生的吴光浩,早年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3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4军任连长、营长,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斗。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吴光浩被派到鄂南从事革命活动。11月,他参与领导黄麻起义,任副总指挥,带领突击队首先攻占黄安(今红安)县城,组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任副总指挥兼第2路司令。

        起义遭到优势国民党军镇压后,吴光浩率领仅存的72名鄂东军战士和党政人员,穿过敌人的重重封锁,于12月底转至黄陂县木兰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争。面对险恶的斗争环境,他告诫大家:“我们的枪丢不得。有了枪,才有工农的出路:丢了枪,就不能胜利,不能生存。”

        1928年1月,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7军,吴光浩任军长。他率部艰苦转战,创造出“昼伏夜动,远袭近止,声东击西,绕南进北”的游击战术,活跃在以木兰山为中心、方圆百余里的广大地区,被当地群众视为传奇般的英雄。他广泛发动群众,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在鄂豫边开创了第一块红色区域。1928年7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军长兼第31师师长,指挥所部多次战胜国民党军围攻。

        1929年5月初,吴光浩率10余人化装起程,奉命赴河南商城领导起义工作。途经罗田县滕家堡时遭敌伏击,英勇牺牲,年仅23岁。

        吴先和说,解放初期,政府就给他们家颁发“烈士家属”牌匾,1975年还专门修建烈士陵园,以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红军将领。2002年,吴光浩烈士墓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每到清明节,我们兄弟几个都会来给四伯扫墓。每年也有学生集体来到墓前缅怀四伯。”吴先和指着陵园门口挂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铜牌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