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上海精神”是我们共同的财富,上海合作组织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继续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同舟共济,精诚合作,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从美丽的山东青岛传向祖国大江南北,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
“我们共同的家园”
“继续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同舟共济,精诚合作,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这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地区实施方案,也是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举措。”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乔榛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5项建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必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记下浓重一笔。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夏锋说,当前,全球经济治理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秉持“上海精神”,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成为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上海合作组织已取得的成果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了力量,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体育场街道兴乔社区党委书记刘丽丽说,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系统阐述了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和全球治理观,并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务实具体、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在各国间凝聚了新共识,注入了新动力。“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让我们看到峰会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凝聚力和行动力。”
架起民心相通之“桥”
扬“上海精神”风帆,开启新的征程。作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志愿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教育学院教师任耕田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后,深受鼓舞,非常自豪。他表示,习近平主席深刻阐述了中国“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的息息相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上海精神”为指导,培养更多国际化优秀人才,让“上合声音”架起民心相通之桥。
“青岛峰会展现了上海合作组织旺盛的生命力,令我们一线的教育和科技工作者深深感受到它带来的强劲合作推动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黄方说,近年来,学校先后与20多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50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此次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上海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必将推动学校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合作交流,为我国能源科技和教育工作创造更加宝贵的机遇和美好的前景。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热情洋溢又充满历史意蕴,令我们深受鼓舞,深受启发。”青岛市市北区台东街道步行街社区党委书记杨忠凤说,上合组织从青岛再次出发,一定会立足新时代,达成新共识,推出新举措,绘制新蓝图,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以共同发展为目标,走向更加光明繁荣的壮阔未来。
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人才
“‘一带一路’倡议让世界更美好,而医疗服务是关乎民生建设的重要力量。”聆听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后,广西医科大学校长赵劲民深有感触地说。长期以来,作为拥有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等17个“一带一路”相关生源国留学生的医学院校,广西医科大学关于地中海贫血的防治经验对地中海地区、东南亚地区等地中海贫血高发区极具借鉴意义。赵劲民表示,学校将秉持“上海精神”,继续加强与各国高等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帮助“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培养医学人才、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扎实推进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减灾、媒体等各领域合作。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职业教育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和信念。”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群告诉记者,近年来,学院将目光瞄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充分利用广西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实施“向北合作、向南发展”国际化办学行动,为俄罗斯、蒙古、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及工程建设高技能人才。“今后,我们将大力弘扬‘上海精神’,深化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为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作出应有贡献。”周群说。
(本报记者周仕兴、赵秋丽、刘艳杰、赵洪波、王晓樱、李志臣、张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