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06日 星期三

    新疆:给乡村垃圾找个“家”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本报见习记者 周世祥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06日 07版)

        新疆乌鲁木齐市一社区居民正在展示她的“低碳银行存折”。居民将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送到社区,由社区根据市场价统一换算成现金存入“存折”,然后凭“存折”到社区指定的商店兑换物品。张秀科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新疆若羌县吾塔木乡库尔贵村分类垃圾站 光明图片

        【农村垃圾处理新探索系列报道】

        汽车驶出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城,穿过一片茂密的枣林,便来到了吾塔木乡。走进乡间,一派新农村景象映入眼帘:一排排宽敞、明亮的两层小楼,一条条平坦、整洁的街道,共同诉说着生活的新气象。

        在村口的显眼位置,一座砖结构的垃圾房非常醒目。垃圾房分有三个窗口,分别用维吾尔语和汉语写着“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附近没有乱堆的垃圾污物,显得干净清爽。

        这是新疆广大乡村的一角。为垃圾找个“家”,是新疆各族群众迈向现代文明生活的一项重要行动,而以文明新风促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已成为各族群众的共识。

    1.依靠大项目 建设幸福乡村

        说起村里生活的变化,吾塔木乡71岁的灰枣种植专业户宋礼感触很深。“最早我们住的是泥巴房、土坯房,比较杂乱。现在都是砖瓦房、两层小楼了,村里实行垃圾集中回收,整个村庄变得整洁了。”

        宋礼所说的改变,源自近年来若羌县先后开展的“城市管理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年”等活动。依靠这些大项目建设,乡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建成区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幅提升。当地还以“七大工程”为载体,大力实施“幸福乡村”建设,在新疆率先实行城乡环卫保洁整体外包,农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喀拉托海镇也什克勒克村,一幢幢房屋色彩明艳,村道干净整洁,路边设有很多垃圾箱。可谁能想到,2017年3月之前,这里的道路坑洼不平,房屋破旧,随处可见牲畜粪便和垃圾。曾经来过这里的人,如今都惊讶不已:这里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变了。

        “工作队来了以后,不仅帮我们建起了安居富民房,修了路,还配了垃圾箱,带着我们打扫卫生……现在,我们都铆足了劲儿要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美。”村民黑扎提·热依汗说。

        为了让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2017年10月起,也什克勒克村将不乱丢垃圾等行为纳入评选“好村民”的标准。“我们利用‘国旗下宣讲’平台,表彰了3批次共30名‘环境整治明星’。通过这些举措,讲文明、讲卫生的做法在村里蔚然成风。”也什克勒克村第一书记胡玲说。

        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亚科瑞克乡亚科瑞克三村能源小区是由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筹资1500万元建设的集居住、休闲、商业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农村新型小区,同时也是改善当地贫困户生产、生活基础条件的脱贫示范小区。

        亚科瑞克乡第一书记张志平说,改善村容村貌可以通过项目建设来带动,转变村民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关键的。“有时看到村里有村民将废弃塑料瓶子直接焚烧处理,我会直接制止,和村民讲明白做好垃圾回收的好处。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天然气乌什支线的建设,将从源头上减少废柴煤渣、废气等农村垃圾的产生。”张志平说。

        在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城关镇山坡中心村,村民李爱红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垃圾打包扔进家门前的垃圾桶,村里有保洁员统一收运垃圾到阜康市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这种垃圾处理模式,早在2016年就在昌吉回族自治州所有县市乡村整体推进。依托国家补助资金,阜康市建成了2座垃圾中转站,1座分拣中心,1个150万立方米的填埋场,保证了乡村垃圾的处理。现在全市24个村的农村垃圾实现了有效收集、无抛撒运输,各个村按照每50户到100户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健全了乡村保洁队伍。

    2.庭院大改造 改变卫生习惯

        望着院子里绿油油的菜畦,西侧的畜禽棚圈,南侧新建的安居富民房和储物间,奥布力喀斯木·伊敏托合提心里美滋滋的,24岁的他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奥布力喀斯木是和田县伊斯拉木阿瓦提乡里青托尕依村村民,这里是沙漠边缘的一个深度贫困村。过去这个村庄乱糟糟的,农民住房乱建,庭院里人居和养畜区没有划分开来。新疆“访惠聚”工作队驻村后一年的时间里,里青托尕依村绿化了道路,建设了安居富民房,村容村貌得到巨大改善。但是,村民偌大的院落仍然十分脏乱:许多家庭习惯将生产生活用品随意堆放、垃圾乱扔,牲畜在院内自由游走。

        工作队在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时,首先做的就是将种植、养殖、生活、储物四区分离,让村民能科学地开展生产,并生活在干净卫生的环境里。庭院改造的重点就是为垃圾找到专属区域,改变村民不良的卫生习惯。

        奥布力喀斯木·伊敏托合提和年迈的母亲、幼小的孩子一起生活,生活本就贫困。工作队队员上门问他对改造庭院有什么想法时,他摇着头说:“我想让家里到处都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但有心无力啊。”

        工作队队长徐向勇知道,像奥布力喀斯木·伊敏托合提这样的贫困户,庭院面貌难以改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劳动力和资金。对此,工作队早有解决办法,村里的青年志愿服务队有20人,他们由工作队队员、村干部、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谁家的庭院改造缺劳动力,他们就是主力军。

        今年3月上旬,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奥布力喀斯木·伊敏托合提家大干了一周,清理出几十吨各种各样的垃圾杂物,让他家彻底大变样。种植区内有玉米、苜蓿、蔬菜和核桃树、枣树,田埂种上了西甜瓜;养殖区内有政府送的20只扶贫羊,靠补贴金购买的一头驴,还有扶贫鸽,与种植区形成了“循环经济”;储物区像个小仓库,堆放农具和生活器具;生活区不仅房屋内外干干净净,还设有专门投放垃圾的地方。

        奥布力喀斯木·伊敏托合提兴奋地说:“我家终于有了专门放垃圾的地方。看着干净整洁的庭院,心里舒服多了。这才像新农村的样儿!”

    3.多措并举 解决垃圾难题

        去年冬天,乡亲们告别了煤炉,用上了电采暖。“这个既省钱又好用,以前冬天我们要花1500元买煤来烧火取暖,产生的煤灰等垃圾没地方放,随手就倒在村里,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贫困户阿不来提·沙依木说。

        电采暖提高供热效率的同时,也让村民看到了清洁能源带来的卫生状况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废气、废渣的产生,从源头上降低了垃圾废物的总量。

        在若羌县,日处理能力46吨的垃圾填埋场已建成投入运营。而在此之前,若羌还在新疆城乡环卫领域率先推行由专业公司承包环卫保洁工作,实现了环卫服务作业城乡一体化、社会化、市场化。城乡生活垃圾统一调配、集中处理,垃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在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阿克托海乡苏依提喀一村采用易地搬迁安置的方式,实施了围墙、庭院经济等配套设施。走在这个村子里,街道上每隔200多米,每户的小型花圃菜园前都会有一个较大的垃圾箱,且清理及时,看不到垃圾堆放至桶外、散落至周边的现象。村民也不会随手乱丢弃垃圾。

        驻村干部叶尔肯脱呼·达尔汗透露,过去农村的垃圾没有人回收,更没有人管理,现在建立了专门的垃圾回收制度。阿克托海乡有专门的垃圾清运队,每月清理4次,集中统一运送到县里的垃圾处理场,彻底解决了垃圾回收难题。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明新风的培育与建设,文明新风的形成离不开持久的推动与倡导。天山南北的各族群众已经体会到,垃圾集中处理带来的不仅仅是干净整洁的环境,更是文明新风的开始。

        (本报记者 王瑟 本报见习记者 周世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