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本报北京5月31日电(记者刘博超)5月29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在线发布一项神经科学最新成果:医学难题脊髓损伤修复获突破性进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双聘教授李晓光和上海同济医院孙毅等科学家应用生物活性材料引导恒河猴的皮质脊髓束长距离再生,穿过损伤区且与宿主脊髓重建功能性神经网络从而使得截瘫肢体功能恢复。
成年动物脊髓损伤后再生能力极其有限,主要原因在于损伤局部微环境不利于神经轴突再生和向靶部位延伸。李晓光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孙毅团队将自主研制的可长时程释放神经营养素的生物活性材料移植至脊髓损伤部位,改善损伤局部微环境,促进皮质脊髓束的长距离生长并越过损伤区重新进入宿主脊髓组织中,瘫痪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最终长期稳定恢复。
李晓光表示,该项成果采用单纯的生物材料移植,避免了免疫排斥、伦理纠纷和发生肿瘤的风险,为临床应用开辟了新思路,而它建立的一系列非侵入性观察评估技术手段如功能磁共振成像、运动学步态分析等方法进行疗效评估,为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奠定了理论及技术基础。
记者了解到,如重复验证成功,该成果将于7月末进入人类试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