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31日 星期四

    探索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路径

    作者:李清泉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31日 16版)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教改透视】  

    编者按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怎么发展?这是一个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并且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毫无疑问,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当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践,放眼国际一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发展之路。而我们的高等教育正迎来这样的新发展。

        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至少呈现以下三大特征:一是创新发展,即在发展道路上从追随西方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转变为自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发展道路;二是内涵发展,即在发展方式上从高速度的规模扩张转变为高质量的内涵发展;三是协同发展,即在发展机制上从各区域、各高校的各自为政转变为实现区域之间、高校之间乃至高校与社会其他部门之间的协同发展。

    新探索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立西湖大学的函》公之于众,表明筹建中的“西湖大学”正式获批。4月21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新区办学,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表明传说中的“雄安大学”进入规划阶段。此外,今年两会期间,笔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联合多位教育专家共同倡议在中央政府支持下,合作创建一所粤港澳“湾区联合大学”,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推进。倡议提出之后,得到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高校的积极响应。西湖大学、雄安大学和湾区联合大学天南地北,名称各异,但它们承载了共同的历史使命:为新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探索新路径。

        西湖大学的设立代表着中国一流民办研究型大学发展进入新阶段。长期以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大多局限于职业技术教育或者本科教育,存在生源不足,经费保障能力弱、科研水平不高等特点。西湖大学创设之初即对标加州理工和斯坦福大学,致力于打造一所“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大学,并且先期已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的试点。西湖大学还参照国际顶尖大学的通行做法,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及教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大学治理体系。董事会成员按一人一票平等享有表决权,讨论决定学校重大事项,大学校长由董事会任命,副校长由校长提议。当然,西湖大学与公立大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办学经费来源不再是政府的全额拨款,而是来自于西湖教育基金会、办学收入、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人才政策支持经费和政府扶持资金等。

        雄安大学代表着新建公办高水平大学的尝试。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新区办学,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纲要》也提及,要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雄安大学被纳入国家规划并赋予重要使命,是落实“千年大计”的重要一环,是高起点建设的一流公办大学。雄安新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高起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尖端产业,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新建的雄安大学要与处于“全球创新高地”的雄安新区相匹配,发挥着基础研发、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引擎作用。

        湾区联合大学是推进境内外高校协同办学的新构想。湾区联合大学是一所“虚实结合”的新型大学,是以一定实体校园和运行机构为依托,跨区域、多校园、跨学科、综合性、国际化的联合大学,是粤港澳区域大学的延伸与汇聚。“湾区联合大学”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方面可以发挥积极功能:一是作为粤港澳青年学生交流的平台,强化加盟高校的学生交流、交换、学分互认,增强港澳青年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二是作为粤港澳科研协同创新的平台,推动大湾区高校与高科技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和实体研发机构,形成完善的“产学研”协同生态。三是作为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平台,推动大湾区高等教育交流制度化、科学研究协同发展以及合作办学体制创新。目前,深圳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同筹建“湾区创新学院”,湾区联合大学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新亮点

        西湖大学、雄安大学和湾区联合大学的创建思路很好地体现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特点。

        就创新发展而言,三校的办学思路都大胆创新,超越常规,别具一格。西湖大学依托高水平民营研究院而建,力争在短期内建成世界一流的民办小型研究性大学。这不仅改变了长期以来“一流大学即大而全”的传统模式,也为高端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路。湾区联合大学依托粤港澳高水平大学而建,力争建成高度开放、包容的,世界一流的教育合作枢纽与共享平台,其最大的创新不仅在于利用一国两制框架,突破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体制壁垒,也在于其颇具创意的“虚实结合”办学机制:“虚”指的是这是一个湾区各高校间交流合作的枢纽与平台,“实”指的是它有自己的实体校园和运行机构。尚在规划中的雄安大学,一开始就以“新机制、新模式”为使命,将建成“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其未来的创新举措令人期待。

        就内涵发展而言,三校都不再追求耀眼的数据,诸如招收多少学生,建成多少学科、多少学位点、多少重点实验室等不再成为建校的重点,而是追求实实在在的高品质与新内涵。西湖大学是“小而精”,聚焦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而且从理学、工学和医学三门学科类做起,办出可比肩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科与专业。湾区联合大学的内涵发展体现为三大体系的构建,即旨在创建促进粤港澳地区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体系、引领智能时代发展趋势的研发体系、融汇中华文化和人类先进文明的国际合作体系。雄安大学将面向世界招聘校长、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培育一批优势学科,建设一批特色学院和高精尖研究中心,以现代化大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高起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就协同发展而言,三校也有各自其富有开创精神的探索。西湖大学的协同发展体现在教育与科技的协同发展,依托研究院办学,在实现教学与科研完美交融的同时,也实现了不同学科的深度交叉与跨界整合。湾区联合大学和雄安大学皆以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为己任:前者通过构建统筹协调和利益共享机制,实质性推动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与资源整合,促进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后者借助首都著名高校的力量,实现雄安新区与首都的高等教育对接,推动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新样板

        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出现必然伴随着新大学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大学的创建,成为探索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样板大学。

        80年代,深圳大学等一批中心城市新大学的创建,成为探索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实验大学。

        今天,西湖大学、湾区联合大学、雄安大学的创建,很可能成为探索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样板。

        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我们期待三所新大学能不负历史使命,为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先行先试。我们更期待更多的新大学能不断涌现,共同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新的篇章!

        (作者:李清泉,系深圳大学校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