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31日 星期四

    《茶馆》一票难求诠释传统文化凝聚力

    作者:张凡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31日 13版)

        【文化评析】  

        据报道,由梁冠华、濮存昕、冯远征、吴刚等主演的话剧《茶馆》即将上演,北京人艺门票开售的消息一经发布,排队购票人员便接踵而至。在开售当日,首都剧场售票处排出数百米长龙,胡同巷弄之中皆是为求一票的剧迷,传统艺术经典在炎热夏季着实又火了一把。

        深处于文化多样化时代的今天,文化快餐的盛行和轻阅读的浮光掠影,对传统艺术经典的欣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换言之,当代国人该如何面对像老舍《茶馆》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家所创作的传统艺术经典,并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思。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度越来越大,文学艺术等精神产品的商业属性也越来越强。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难免有人在金钱的驱使下打着艺术的旗号进行招摇撞骗,用低俗、庸俗、媚俗的产品哗众取宠,但这些产品最终也只能被观众所抛弃。还有些人则过于强调形式的求新求变,而忽略产品本身内涵的深度挖掘,最后只能落得个鸡飞蛋打的结局。以上种种,犹如当年的“隐私揭秘”“身体写作”“欲望叙事”“大话名著”等,在肆意贩卖和极力发泄中获得短暂的快感之后,带给人们的是更大的落寞与虚无。

        不言而喻,包括文学经典在内的传统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如老舍《茶馆》等在内的传统艺术经典对于当代国人增强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产生于现代人文语境下的北京人艺新版《茶馆》,是社会生活在现代话剧舞台上的艺术再现,不仅凝结了人民艺术家老舍一生的理念创新与艺术实践,更汇聚了当代话剧人对于经典艺术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与体悟。在某种程度上,新版《茶馆》已超越话剧本身的意义,成为多元语境下的价值符号,有着更丰厚、更宽阔的传统背景与文化沉淀。

        当代学者刘梦溪曾指出:“传统并不是如人们所言说的那样,只扮演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的惰性力的角色……传统既是一种惰性力,又是一种凝聚力。”换句话说,社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代中国,在敞开胸怀迎接世界文化之风的同时,更应传承我们数千年来积淀下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一种“恒定的凝聚力”,并以此来引领整个中华民族走向世界。

        (作者:张凡,系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