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谈】
90后作为现如今大学生的主力军,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英语教育:各类英语特长班屡见不鲜,教材也林林总总。然而,随着教育程度的不断深入,词汇和语法似乎已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瓶颈。
学生宜走出万卷书,高校应引入英语语境。传统教育下的英语学习,使我们极易被套上语法的枷锁,拥有相当多的理论知识,但每当开口时都纠结于主谓宾、时态语态、句式等细节。时时刻刻考虑语法的准确固然重要,但流利的英语更需将自己置身于英语语境。高校英语教育更应多提供这样的机会与环境。本学期,我有幸加入了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张立峰教授开设的《冶金传输原理》英文班。专业课的学习十分晦涩,但从授课、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到作业考试仍然坚持全英文环境,再复杂的专有名词也会以英文解释与图例替换。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高质量的专业知识,英语的思维模式与表达水平也有了质的提升。
学生宜笑论出口章,高校应提供交流机会。如今,英语基础教育偏向培养学生应试能力,没有考核学生的英语表达。以至于我身边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虽然有着不错的英语考试成绩,但却不能流畅地用英语表词达意。多读、多听、多用是提升英语表达能力的必由之路。而高等学府也应适当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与场合。自2016年3月以来,我参加了连续三届学校与日本东北大学的交流活动,在中国北京和鲁迅曾求学的日本仙台,我们同日方学生用英文作科研报告并制作海报展示,其间有来自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教授全程指导我们英文科研报告时的选题、姿态与表达。我们不仅提早接触到了科研报告严谨的制作与展示,也极大地提高了专业英语听与说的能力。
学生宜放眼山海间,高校应搭建国际化学科平台。高等教育中的英语学习与之前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增添了许多与本专业相关学科息息相关的专业英语,这更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与国际接轨。多读英文论文,也多了解本专业在科技前沿的动向。知识当基础,锻炼为前提,平台是拓展。当代大学生如将与时俱进,更新随着教育不断深入英语学习方法,再结合高等学府提供的多维度英语学习平台,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作者:吕彬玉,系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本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