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新增中央财政支持、新增“特岗计划”教师名额等多项举措,加大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教育投入。在25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教育部部长助理郑富芝介绍了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工作的有关情况。
西部、学前、学生资助:投入倾斜的方向
郑富芝介绍,根据中央的部署,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采取了诸多措施。五年来,中央财政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规模由2012年的246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118亿元,其中80%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重点是实现了“四个倾斜”。
一是专项倾斜。面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实施了十多个重大教育专项,比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薄改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特岗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等,实现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覆盖,有的还扩大到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二是分担倾斜。在中西部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普通高中、中职、普通高校学生资助等需要的资金,中央财政都出大头,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是西部地区8∶2,中部地区6∶4,体现了对困难地区的倾斜支持。
三是因素倾斜。改革完善中央财政对地方教育专项转移分配方式,将贫困人口数、贫困发生率这项指标作为资金测算的重要因素。同时要求地方加强省级统筹,向省域内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
四是资助倾斜。国家近年相继出台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等6项新资助政策,完善了11项资助政策。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资助资金80%左右用于中西部地区。
从2012年到2017年这五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使用呈现了“两快一加强”。从区域上看,西部地区增长最快,增长50%,特别是“三区三州”(三区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区,三州指甘肃临夏州、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增长得更快,增长82%,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增幅。从教育阶段看,学前教育增长最快,五年翻了一番。从困难群体上看,学生资助的力度持续加强。2017年全国资助困难学生的经费已经达到1400多亿元,五年增长了62%。
破解“城市挤、农村弱”:加力度调方向重落实
尽管教育投入一直向困难地区倾斜,但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农村教育和城市相比,总体上是比较弱的。“城市挤、农村弱”是发展不平衡在教育中的一个突出表现。
“城市挤”突出表现在大班额。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56人以上的大班额有36.8万个,占比10%。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有8.6万个。“超大班额和大班额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教育部做了规划,今年年底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2020年要基本消除大班额。”郑富芝表示,要研究和调整已有计划资金的使用方向,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8年,薄改计划资金新增加了5亿元,达到360亿元。这笔资金要优先解决超大班额的问题。
郑富芝介绍,“农村弱”最薄弱的地方体现在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也就是平常讲的教学点,因为学校规模很小,按照生均经费拨款,经费总量上不去,因此,维持日常运转就很困难。寄宿制学校的问题则主要是办学条件不足、学生床位不够。
郑富芝提出,解决乡村弱问题,关键是要落实已有的公用经费补助政策,重点是落实好两项政策。“一是要督促各地对乡村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要按照100人拨付公用经费,80人也要按100人来拨付。二是督促落实寄宿生年生均200元/人的标准增加公用经费的补助政策。政策已经有了,但是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我们定了一个目标,2018年全部到位。”
教师工资收入:与当地公务员同口径同步发放
乡村教师总体短缺、结构不合理,一些地区教师待遇低、培训机会不足,职业吸引力不够,“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问题突出。
“下不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待遇低是重要方面。”郑富芝表示,应依法保障工资、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鼓励促进优秀教师向乡村流动。
“依据《义务教育法》和中央有关规定,要逐步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我们这里的工资收入不是仅仅指基本工资,还包括津补贴、绩效工资。我们谈教师的工资收入水平,应该是全口径的工资收入水平。”郑富芝说,“以后在发放的时候要做到‘两同’,第一同,和公务员工资收入做到同口径发放。第二同,同步发放,公务员什么时候发,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也什么时候发。” (本报记者 刘博超)
链接
2018教育投入倾斜关键词
教育转移支付
2018年中央财政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新增约130亿元,重点用于中西部、贫困地区和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
“三区三州”脱贫攻坚
2018—2020年中央财政新增安排70亿元,重点支持“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支持贫困县、民族自治县等改善教育设施。
2018年增加特岗计划1万名,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教师发展培训
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名额向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深度贫困地区县倾斜,优先支持艰苦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培训,加大教师学科转岗培训力度。
学前教育
继续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扩大普惠性资源。
高等教育
继续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增加27亿元,重点支持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和“一省一校”建设,更多向中西部高校倾斜。
(本报记者 刘博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