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6日 星期日

    湿地复苏皆绿妆 菱叶浮水见鱼翔

    ——北京5年增加12.5个“西湖”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6日 10版)

        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龙泉湖一景。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宛平湖湿地,震旦鸦雀幼鸟在芦苇荡中休憩。刘宪国摄/光明图片

        陶然亭公园内的阴生地被植物展示区。本报记者 蒋新军摄/光明图片

        玉渊潭公园东湖湿地园一景。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光明图片

        栖息在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的大天鹅。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处供图

        怀柔区孟庄村湿地。卜向东摄/光明图片

        近日,北京市加快推进当地最大的湿地公园——温榆河湿地公园建设工程。这个占地44平方公里的公园,相当于6.5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成后,将成为京城最大的“绿肺”。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北京历史上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星罗棋布的湿地构成了当地独特的地理风貌。北京湿地以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为骨架,以库塘、淀、泉为网络,孕育了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和历史变迁。作为北京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承载着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改善空气质量、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保护好北京湿地,对保障首都生态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建设和谐宜居之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北京气候干旱、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北京的湿地面积一度大幅减少。2012年,北京启动“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结合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加快湿地修复建设。在随后的五年当中,北京先后在东郊森林公园、通州马驹桥、房山长沟、平谷小龙河、延庆蔡家河、海淀玉泉山等历史上的富水区,累计复建湿地8000余公顷,相当于12.5个杭州西湖的面积,使鸢飞鱼跃、芦花飘荡的湿地景象广及京华大地。

    最大湿地公园今年开工

        今年,北京启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其中就包括温榆河湿地公园建设。去年,公园曾向全球公开征集设计方案。

        打开北京市地图,位于京城东北部的温榆河湿地公园映入眼帘,它距天安门20公里,距北京城市副中心21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7公里,横跨朝阳、昌平、顺义三区,地理优势明显,是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地区。

        公开资料显示,包括三山五园、奥森公园在内,温榆河公园是北京在清河沿线打造的第十个大型公园,最终形成“一河连十园,三网织锦绣”的美景,在温榆河、清河的交汇处,建成林木相依、亲水宜人的滨水综合体。

        今年开工建设的一期工程,北至机场北线高速,西至清河西岸,东到温榆河东岸,南至五环路、来广营北路、机场南线高速、孙河组团、京密路,总面积为30.8平方公里。

        据了解,温榆河湿地公园及周边的建设,将借鉴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的模式,将湿地公园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凡是要入驻公园及其周边方圆22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产业,都需经过严格的筛选,使之与区域定位、湿地环境相匹配。

        从地图上看,温榆河、清河是北京市西部、北部的行洪动脉,属于北运河水系,它们汇流而下直接流往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处在两河交汇处的温榆河湿地公园,水面近万亩,能够存蓄1200万立方米雨洪。公园建成后,将为城市副中心拦蓄雨洪,防洪标准提高至100年一遇。同时,清河、温榆河的河水在湿地中转上一圈,经水生植物的净化后,再奔流入通州,为城市副中心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水源。

    市级湿地名录分批公布

        3月28日,在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开放区的湖面上,飞来26只美丽的天鹅,创近年数量之最。天鹅从南方迁徙途经此地,进行短暂的停歇、补充能量,随后将继续向北迁徙飞往繁殖地。

        据公园管理人员介绍,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天鹅对停歇地选择相当苛刻,要求河水清洁、食物充足、环境安全。随着迁徙季节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迁徙鸟类被翠湖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吸引,选择到此停歇栖息。

        位于海淀区的翠湖湿地公园,紧邻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明府花园,是北京市唯一获批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公园将湿地水景、湿地动植物景观、湿地文化、湿地小气候等与城市功能融为一体。置身其中,“湿地秋夏皆绿妆,跌宕芦苇鸟深藏,小舟轻漾惊白鹭,菱叶浮水见鱼翔”的湿地风光尽收眼底。

        美丽的翠湖景象是近年来北京湿地建设和管理成果的缩影。2016年9月,北京公布了首批市级湿地名录,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与野鸭湖市级湿地保护区、颐和园湿地、密云水库等湿地一起被列入名录,进入名录的首批35块湿地面积占北京湿地总面积的32.8%。《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明确规定,本市对国家重要湿地、市级湿地和区县级湿地实行名录管理;列入名录的湿地,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开垦、占用或者改变湿地用途;利用列入名录的湿地从事生态展示、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活动,应当符合湿地保护发展规划,不得超出湿地承载能力、改变湿地生态功能、破坏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湿地名录的公布在推进湿地保护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据悉,北京第二批市级湿地名录将于今年公布。

    “燕京十景”盛况逐步复现

        听着鸟鸣而起,是不可错过的南海子之晨。

        位于城南大兴区的南海子历史上是北京最大湿地,也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猎场和明、清两朝皇家苑囿。每到秋季,金风送爽,晴云碧树,层林尽染。早在明朝时期,这里的“南囿秋风”就与“西山晴雪”“卢沟晓月”等一起被誉为“燕京十景”。

        作为落实北京城南行动计划的第一个重大生态工程,南海子公园占地面积8.01平方公里,其中湿地面积240公顷,建设遵循“保护优先,积极治理,加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力度,维护区域生态功能”的原则,对南海子地区的废气池、垃圾场、水体、土壤进行整体生态整治,利用该地区原有的自然湿地、皇家苑囿、麋鹿保护区等资源优势,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重点建设湿地景观、皇家文化、麋鹿保护、生态休闲等功能区,打造承载地区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明的平台,使之与北部奥运文化、中心城历史文化遥相呼应,极大地丰富了首都北京的文化内涵。

        在北京,一片片干涸、被垃圾填埋消失的湿地正在慢慢复苏。截至目前,北京已建立6个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1万公顷;湿地公园10处,总面积2400余公顷;湿地自然保护小区10处,总面积1300公顷,基本形成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主体、湿地自然保护小区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

    2020年全市湿地总面积将达5.44万公顷

        据了解,2018年北京将恢复湿地1600公顷,新增湿地600公顷,建设城市公园7处、郊野公园5处,重点推进昌平沙河、通州东南郊等湿地公园建设。昌平沙河湿地规划面积1050公顷,由4处湿地公园组成,分布在沙河水库、温榆河、昌平西部以及清河入口处,建成后将弥补北郊没有大型湿地公园的空白;丰台南苑湿地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建成后将与北城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北呼应,形成一南一北两个大型开放公园。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建设湿地公园。近年来,北京借鉴英国伦敦湿地公园、香港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等先进的设计与管理理念,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现了湿地生态系统综合保护、湿地多种效益持续发挥的目标。

        按照“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湿则湿”的原则,北京已形成“一核—三横—四纵”的湿地总体布局。“一核”指城市核心湿地群,直接服务于首都核心功能,消纳城市雨洪,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营造和谐宜居的工作生活环境;三横指“妫水河—官厅水库—白河—密云水库湿地带”“翠湖—温榆河湿地带”“凉水河湿地带”,构成北京“风速”上的“加湿器”和“除尘器”,有效促进空气流通,提高进京气流湿度,提升北京城内的空气质量;四纵指“大清河湿地带”“永定河湿地带”“北运河湿地带”和“潮白河湿地带”。

        根据北京湿地保护发展规划,北京将以四大湿地带为轴,构建大区域的湿地网络体系,有效调蓄雨洪,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到2020年,全市湿地总面积将达到5.44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60%;到2030年,湿地生态质量明显改善,湿地保护率达到80%,具有首都特色的湿地网络体系将全面建成。

        (本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