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29日 星期日

    素描的灵性世界

    作者:本报记者 荣池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29日 05版)

        俄罗斯森林(素描)  何多苓

        有风(油画)  刘海辰

        【艺海撷英】

        高小华的水彩画《女青年》以鲜明的黑白对比勾勒出人物概括又不失准确的面部轮廓与结构,生动传神;徐芒耀的铅笔画《塞纳河畔的古堡废墟》在不大的画纸上营造出丰富的细节,天地相接,变幻无穷;文中言的综合材料作品《北海》在描绘景物的同时加入大量现代符号及元素,拓展了时空的维度……沿着展厅继续前行,还有更多题材不一、风格各异、手法多变的作品进入视线,而它们的共同点显而易见——都是类似素描的单色画。

        这场近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展览,是一个看似以素描为主要呈现方式,实则包含多种艺术表达的特别展览。展名“素问”道出了其中意涵。该展览学术主持林木介绍:“素问”借中华古典典籍《黄帝内经》之《素问》篇,取其“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岐伯也”,是问本探源之意。

        关于艺术之缘起的讨论古往今来不胜枚举,模仿说、游戏说、劳动说皆有一席之地。“其实不论东方西方,不论感情何以产生,其性质有何区别,情感与艺术的关系总是相生相伴的。”林木说,当今艺术家多有为评委而创作,为评论家而创作,为商人而创作,而艺非情致,亦当不复为艺术。故“素问”展主张以相对简单的工具材料和方式,表达艺术家的内心感受,叩问绘画艺术之本源。

        展览展出了16位艺术家的94件作品,除了传统的铅笔、炭笔素描,还涵盖油画、中国画、水彩、版画、综合材料等形式。不论用什么工具和材料,不论简与繁、具象与抽象、写实与象征,在这批单纯素雅作品的表象下,是一个个真诚而生动的灵魂。庞茂琨的《吟春》运用轻松流畅的线条配合简单的暗部排线描绘了女青年的清新面貌,衣纹转折处及面部高光用白色色粉点缀,为画面增添了灵动之感;《巨浪》的作者马千笑说:“当线条陷进材质中,就会显示出图像,线条是全世界最古老的绘画表现形式。”他的作品力求将线的变幻之美发挥到极致,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肌理感;何多苓的《俄罗斯森林》表现了郊外自然场景的沉静和古朴,交叠的笔触拉开了景物的纵深透视,大面积的留白和纸张自带的打孔为作品增添了形式感和日常生活气息,同时丰富了画面的含义。

        素描为西方造型艺术的基础,既是写实艺术基础训练的方式,又是创作前构思设计草图的方法。20世纪以来,中国各地的美术院校把素描当成包括中国画教学乃至艺术设计在内的基础教学,不仅在入学考试时是必试的科目,在校读书时亦是占比很大的课程。这样,素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全国造型艺术家们艺术学习和艺术创作的启蒙基础。

        “长期以来,素描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不高,主要是因为大家长期接触到的是习作性素描。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有创作性素描的存在,更不知道两者的区别。创作性素描是画家以素描的方式与世界对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精神境界,是纯粹的艺术作品。这次展览所呈现的就是这样的作品。”谈到素描的审美价值时,策展人唐红萍表达着自己的担忧。曾经我们相信,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石,然而这个常识似乎逐渐被颠覆,不再被重视。如今,画不好素描的画家比比皆是。许多画家热衷于对市场的把握、对潮流的迎合,而不是对自身灵性的建立、心灵的建设。素描除了辅助教学和创作外,它自身也蕴含着艺术家的技艺、才情、个性、风格,使其又成为一种有着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类型。它是绘画学习的开始,影响着艺术家的感觉、气质与修养,也直接制约着艺术家艺术创作的习惯、技艺与品味。掌握素描艺术的艺术家就像掌握了心灵的源代码,单色的美术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过滤掉了彩色所带来的“视觉干扰”,让观者直达画面的本质,从而进入画家的灵性世界。

        本次展览是“素问”连续举办的第五回展览,参展名单中既有多位蜚声艺坛的资深艺术家,也不乏一批后起之秀。画家们以各自的艺术方式回应了对于绘画起源的理解,表达了大道至简的美学追求。唐红萍表示,希望借由此展,在汇集素描艺术作品,为观众带来美的体验的同时,引发艺术家们对于素描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探讨,在当下回顾绘画“最原始”和“最朴素”的创作方式和美学价值。

        (本报记者 荣池)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