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25日 星期三

    30个案例折射电子政务进入新时代

    作者:本报记者 訾谦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25日 07版)

        在浙江,百姓办事找政府最多只需跑一次;在北京,“北京通”带给市民便捷的生活;11.2亿张“一卡通用”的社会保障卡;“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监管新模式……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的30个电子政务案例,成为备受关注的亮点。一串串数据、一项项成果,折射出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

    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展台上,一块颇有未来感的电子屏幕吸引着大家的目光,这就是“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决策支撑系统。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整合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可提供全国、区域、行业、专题等不同层面的专业解决方案。“这套系统中,仅数据库的大小就达到了15.6TB,今后还会补充更多的数据信息,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决策。”工作人员说。

        目前,“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决策支撑系统已经在全国多个省份实现了应用。据了解,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每月采集14个重点行业、107个工业园区、5637家规模以上企业的发展运行数据以及全省重点投资项目进展情况,通过宏观和微观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工业经济发展的预测、预警、比较和关联分析。

        “打破信息孤岛,打通数据壁垒”,正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工作的发展目标。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益民表示,数据背后代表的是政府职能,代表的是权利和义务。打破数据壁垒,不单单是一个技术概念,更是一个行政体制改革创新的范畴。

        2012年秋冬季,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多起重污染天气事件,引发公众关注。次年,国务院出台被称为“最严环保法”的“大气十条”,京津冀以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系统也应运而生。此次展览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也将这套系统带到了观众的面前。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工程师朱莉莉介绍,作为“蓝天白云保卫战”中勘察敌情的“侦察兵”,预报团队建立了目前全环保系统最强的高性能计算集群,使中国自主研发的空气质量模型NAQ以及另外三个国际主流的空气质量模型得以高效运行。如今,输入一系列基础监测数据,便可以预报未来区域内各项污染物的浓度变化。

        “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以应用促发展是大数据产业的关键。”作为数据决策板块点评人,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龚晓峰表示。

        正如水利部的“水利一张图”项目,将信息化与流域管理相互融合,整合了50余类空间数据资源、7个应用系统,为管理者在行政许可、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过程中提供了以空间地理信息为对象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与此同时,国土资源“一张图”则突破了多源、异构与海量国土资源数据集中管理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土地、矿产所有审批业务和综合管理业务全部网上运行。以“一张图”为基础,构建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实现全程监管和动态跟踪,土地、矿产领域违法案件大幅下降,更是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丰富的数据服务,促进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

        22日举行的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翟燕立为来自青岛的刘女士签发了全国首张电子社保卡。据介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一张全国统一的电子社保卡的签发,意味着社保卡实现了线上线下全面打通,持卡市民在安装人社部门授权的APP并生成二维码后,“扫码”即可实现就诊买药和办事等诸多功能。

        “与实体社保卡一样,电子社保卡全国统一、全国通用,不仅能当身份凭证,还具备信息查询、医保结算、金融支付等功能,也更加安全和便捷。”翟燕立介绍说,电子社保卡使人社服务正式从“卡时代”进入到“码时代”。

        在电子政务馆,信息共享下的服务创新实践案例不胜枚举。一些地区已经大力开展移动政务服务终端,形成“装在口袋里”的政务服务,越来越多的政府服务让群众办事跟网上购物一样省心快捷。

        在浙江“最多跑一次”展区,参观人员络绎不绝。“全国各个地方政府来参观的很多,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浙江是如何实现‘最多跑一次’呢?”在现场负责讲解的浙江大数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杨宇说。

        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期间提出“数字浙江”,开启了浙江电子政务全新时代。2016年浙江首次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按照“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要求,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据杨宇介绍,目前浙江大数据平台对外共享的数据项有13500项,且最近两个月,平台每个月平均达上千万次的调用量。“每一次数据的调用,就意味着老百姓少跑了一次腿。”

        类似的服务也出现在江苏省的展台上,“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不见面审批”,让“不推一扇门,不见一个人,办成所有事”成为现实。江苏政务服务网去年6月上线以来,访问量突破3.5亿,移动客户端下载量达2470万,用户注册量486万,实名认证量337万,网络贯通全省65个省级部门、13个市和96个县。

        同样,在上海市的电子政务展台上,工作人员也在滔滔不绝地向观众展示,“我们就是开在家门口的政务便利店!”据介绍,上海市在市民政务服务中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为基点,汇集了11个部门174个市民政务服务事项,年受理量超过1000万人次。数据服务的创新,让百姓得到大量的便利,也将让中国的政务信息拥抱数字新时代。

        (本报记者 訾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