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
开放,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气度。
“习近平主席的演讲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正能量,有助于消除疑虑,化解误会。既保持开放,又不搞‘洋教条’,坚持走中国道路,展示了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听完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有感而发。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亚洲前途在哪里?高校学者和学生一致认为,这个时代之问有了中国解答。
只有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表示:“中国人对开放是有着深刻的历史经验的,所以中国人说的开放,不是虚情假意,也不是半心半意,而是一心一意的,只有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如何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中国要提出自己的方案,提出自己的创意,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开放中为国际社会和人类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赵可金说。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师艾伟俊表示,在这次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一系列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这是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将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加强交流合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艾伟俊说,我们期待中国高校在扎根中国大地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特别是加强双边和多边框架内文化、教育、旅游、青年、媒体、卫生、减贫等领域交流合作,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向世界显示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
中国应如何回答时代之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都是中国的答案。”
“首先,将改革开放作为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永续动力。可以说,支撑起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是改革开放。其次,博鳌亚洲论坛是推进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相关智力支持的策源地。再次,在博鳌拉开的新一轮改革开放大幕,向世界展示我们全面系统的改革方案,以及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节奏和造福人民的宗旨。”翟崑说。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陈琪认为,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既有理念,又有实际举措,顺应了时代潮流,传达出极具力量的正义之声,与亚洲地区和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期待相契合。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将采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等一系列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并将尽快使之落地。这一系列有力信号都显示出,中国在推动国际合作、推进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有着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
站在历史的高度与时代的前列展现中国气度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早已深入人心,开放的中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海外学者来到中国分享思想、交流经验,让我们在中国的课堂上就可以学习到更多‘国际智慧’。作为改革开放40年诸多成果的受益者,我们更有责任担负起新时代建设的使命,勤奋努力,积极进取。”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孙浩爽说。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王浩丞认为,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展现了中国气度,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与时代的前列的真知灼见。“‘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对于生活学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节点上的大学生而言,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这样坚定的中国话语掷地有声,因为它不仅关乎历史的重量,更关乎时代的责任。”王浩丞说。
(本报记者 姚晓丹 晋浩天 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