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仁见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将传统的地域文化与当代文化传播的新形态相结合,创造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精品,是当前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与感召下,影视创作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以编剧高满堂为代表的《老农民》等电视剧作品,充分彰显了山东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国产电视剧产业中的“山东现象”;以编剧王丽萍为代表的一批上海电视剧创作者,基于上海文化创作了诸多生活类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形成国产电视剧产业中的“上海现象”;以作家陈忠实等为代表的西安文艺工作者,创作了《白鹿原》《大秦帝国》《大明宫》等独具陕味风情的影视作品,形成国产电视剧产业中的“西安现象”。
近年来,“安徽现象”的强势崛起,让人们再次深刻感受到地域文化是影视创作的富矿。在影视创作借力徽文化的过程中,借力徽文化中的典型人物、典型故事及主要景点成为主要形式。从20世纪80年代掀起徽文化热潮以来,《胡雪岩》《徽商》《大清徽商》《红顶商人胡雪岩》以及《徽娘宛心》《大祠堂》《徽州女人》《新安家族》等电视剧都从不同层面展现了徽文化的内涵,讲述了地域文化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从徽州商人到徽州女人,从徽州建筑到文房四宝……都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
安徽自然风貌也是影视创作借力的重要因素。战争题材的《小花》、伦理题材的《贞女》分别取景黄山和歙县古城;《菊豆》取景于黟县南屏,武侠片《卧虎藏龙》取景于黟县宏村;励志题材长篇电视剧《国球》、电影《邓小平登黄山》在黄山取景拍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徽州魂》也在黄山拍摄。可以说,徽州大地中的青山绿水、奇峰怪石、祠堂牌坊以及粉墙黛瓦都是影视创作挖掘的重点,地理自然风光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实景场地,也为安徽文化品牌的塑造提供了地域资源。
影视创作借力徽文化进行创新的例子比比皆是,徽文化丰富的内涵可以说是影视创作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与此同时,安徽地域文化也凭借着影视创作的文艺精品让更多受众熟知。现代生活剧中,安徽也在打造其独特的品牌,以助力“安徽制造”影视作品走出国门,向世界讲述安徽故事。作为安徽重点影视剧项目之一的电视连续剧《大好时光》,2015年在美国中文电视台晚间黄金档播出,受到了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标志着中国优质电视制作受到国际关注。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全资定制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生活启示录》,2017年在蒙古播出时,非常火爆,剧中的主演闫妮、胡歌等,已成为蒙古家喻户晓的明星。
在多元化打造安徽文化品牌的过程中,高品质的文艺精品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而在网络社会和用户时代互相交织的文化话语体系下,传播载体更需要合适的传播平台。因为平台是作品传播的基础,更是作品推广的渠道。在安徽地域文化的广泛传播中,打造具有品牌效应和综合实力的传播平台,是推动和弘扬安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环节。
每年元旦,安徽卫视连续多年举办的《国剧盛典》已经逐渐树立了中国电视剧行业评选的新标杆。《国剧盛典》将优秀的电视剧作汇聚一堂,将一年内的国产电视剧进行分类盘点与推介,既有权威性,又具导向性,在引领国产电视剧提升创作水平、打造文化品牌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国剧盛典》兼具艺术性和专业性,能够让更多优秀电视剧作品呈现在受众面前,对市场走向起到了很好的带动效应,也为文化市场的发展塑造了很好的传播平台,不仅让电视剧的艺术价值得到彰显,也让其文化底蕴得到弘扬。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好的载体和内容,而故事可以说是最具活力的文化传承方式。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的创作富矿,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一个有力举措。也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展现一个新时代蓬勃发展的中国形象的有效方式。
(作者:黄雯,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