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31日 星期六

    在新时代的科学春天里出发

    中国科协与本报共同举办纪念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四十周年暨中国科学家精神座谈会

    作者:本报记者 詹媛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31日 01版)

        本报北京3月30日电(记者詹媛)“科学报国的初心、矢志创新的决心、孜孜求索的恒心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内核,也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30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光明日报共同举办的“在新时代的科学春天里出发——纪念全国科学大会召开40周年中国科学家精神”座谈会上,作为当年“西迁”大军中的一员,西安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潘季表示,1956年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国家号召,由上海迁往西安,献身大西北,开启为国家建设、扎根黄土地的奋斗历程,“这种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构成了中国科学家群体共同的文化”。

        在黄大年团队成员、吉林大学教授刘财看来,“西迁”精神与黄大年精神是根脉相连的,都体现了“祖国至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优秀科学家们却具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对党忠诚,勇于承担国家和民族责任,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刘财说,“这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具体践行,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围绕本次座谈会的主题,“载人深潜”“中国天眼”等科技团队的代表以及数位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还共同探讨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中国科学家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迎接新使命的话题。

        作为“蛟龙号”载人作业潜水器首席潜航员,叶聪曾驾驶“蛟龙号”首次突破7000米深度。他表示,探索追求真理、好奇心、专注力和开创性是所有科学家秉持的精神,对中国科学家而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新时代更应发扬的精神内核。

        对此,“中国天眼”项目副总工艺师孙才红深表认同,在他看来,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的南仁东,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执着顽强的精神,解决了许许多多技术难题,把梦想变成了现实,而“20多年支撑他的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是他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光明日报总编辑张政表示,科学家们所表达的“将自己一生所学奉献于国家,这是最幸福的事”,体现了优秀科学家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展现他们身上的优秀精神品质,是新时代媒体人的责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对此表示认同:“我们不仅是要缅怀老一辈优秀科学家,更重要的是树立和弘扬其精神,激发一代又一代人秉持这样的精神,为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奋斗。”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张碧涌,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刘军胜出席座谈会。

        (相关报道见4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