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31日 星期六

    技术围堵是不思进取守成大国的最大悲哀

    作者:冯维江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31日 08版)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声称根据其所谓301调查结果,要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这不过是应了中国一句老话: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尽管特朗普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对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不满,但通过深入观察可以发现,他此次对中国商品大兴征税之风显然与扭转贸易逆差无关,而是剑指中国的高科技产业。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近日在参议院作证时列出了征收关税可能覆盖的十大高科技产业,它们均来自中国政府为实现制造业强国而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其实,这些产业的发展还有待中国与合作伙伴未来的共同努力,不可能现在就具备大量出口美国的优势,更不可能成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组成部分。正如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直言不讳说出的那样,此次关税武器瞄准的中国产品就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重点推进产业的产品。然而,这些计划推进产业的产品大多是尚不存在的。美国这种基于“莫须有”的理由,针对别国未来的潜力或可能性作出的预防性制裁,在世界贸易摩擦史上也可算一种“奇观”了。

        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发动对中国的“预防性打击”,反映了美国部分自诩有识之士对美国领先的技术优势可能被中国赶超的焦虑和不甘。在301调查报告中,充斥着盗窃、入侵、威胁、犯罪、产业间谍之类带有冒犯性的字眼,其逻辑无非是指责中国有计划地通过补贴、强迫技术转让、并购、“网络窃取”等方式从美国获取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替代美国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如何规划、鼓励或限制本国的产业发展,是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像美国那样,想通过双边关系施压,把本国不愿处理的垃圾强卖给环境脆弱性更大、污染处理能力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才是彻头彻尾的蛮横之举。中国高度重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且随着治理能力的增强,这方面的成效还在不断进步,否则中国自己倡导的创新发展就不具备可持续性。抛开捕风捉影的所谓窃取不论,就市场换技术、鼓励优先产业、开展投资并购等行为而言,本质上都是你情我愿、公平交易的事。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技术与资本和劳动力要素一样,会自发流动到回报率更高的地方。这个回报,一方面是原技术直接产生的回报,另一方面是原技术经过迭代升级形成新技术而产生更高维度的回报。如果只有“抄袭”,是完不成超越的。对政府来说,以合理的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技术产生更高回报以及更先进技术的经营环境,才是负责任的表现。而用纳税人的钱去滋养一个挑剔别国提供了更好市场型服务的庞大部门,以及与其有着纠缠不清的利益的法律和咨询业集团,所作所为只不过是通过诋毁、恐吓、胁迫,欲将其他国家的政府服务能力打压到本国水平之下,从而也将其他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锁定在现有水平之下,这是不思进取的守成大国最大的悲哀,也是对国赀公帑最大的浪费。

        良性的竞争是生产性的。各方比的是谁能提供更好的生产性服务,提供更好的产品,开发和改进出更先进的技术,创造出更多的国民财富。在竞争与比较中,各相关方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靠横暴力量限制别国的进步,为自己的无所作为辩护并庇护,是一种懦弱和自甘堕落的行为,决计不能长久。

        美国想“拉中国下马”的理由虽然强词夺理,但其出手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首先,如果对新兴和高技术产业的“预防性打击”应对不当,其他国家乃至中国的投资人出于高额关税压低未来回报的担忧,可能降低对这些产业的投资,使其不能达到原本应有的水平,发展受到限制。其次,美国试图通过威胁利诱,迫使其他国家特别是其盟国一起来限制中国的技术交流和技术进步,对此更应高度警惕。美国的策略是,应用经贸等手段普遍向其他国家施加压力,再通过双边谈判“豁免”的方式,低成本地诱使其他国家加入到闭锁中国的阵营之中。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中国的技术转移战略》报告明确提出,要与盟国在审查国外技术投资方面建立情报共享机制,共同限制对华技术转移。最后,美国还试图从人才上对中国釜底抽薪,通过收紧签证、移民改革等方式,对来自特定国家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学生和研究者加以限制。

        对于美国的技术围堵,中国有种种理由坚决反对,而且绝不会束手无策。以中国及其合作伙伴的市场规模,单单美国提高关税,对中国新兴和高技术产业未来回报的影响不会太大,强化这一结论对坚定投资人信心十分重要。中国稳健的实用技术和庞大的生产能力,也使得美国及其盟友很难找到同样质量可靠、成本可控的产品与服务的替代来源。而美国显然也不可能为其盟友负担因更换产品与服务来源而造成的额外成本,那么这些盟友对围堵中国的真实兴趣也不会太高。此外,中国也可以主动释放善意,在知识产权保护、简政放权改革等方面加速推进,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更多利益相关方更加合理地分享中国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而获得的技术红利等等。总之,只要不以恶意揣测彼此,总能找到多赢的方案来化干戈为玉帛,把破坏性竞争引向生产性竞争。

        (作者:冯维江,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