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16日 星期五

    亲近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

    作者:袁莎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16日 09版)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名家看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作为一名专门从事演出和教学的民族音乐工作者,我既感到春风般的温暖,也有了沉甸甸的责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乡愁”。就拿古筝来说,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在不少人看来,古筝很“小众”,说起来也就知道《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曲子,但它显得如此不同寻常。古筝是一门两极化的乐器,它是立体的,是刚柔并济的,甚至本身就有着交响乐的效果。它既可以温婉、舒缓地展现小桥流水,又可以演奏出排山倒海般的磅礴气势。它的音域宽广,富有可塑性,有张力,有能量,有气场,可以艺术化、诗意地传递着人的情感与思想。一曲《春江花月夜》,让“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优美画卷在款款琴声中徐徐铺开:一江春水,悠悠东流,钟鼓声声,花影叠翠,月光映出荡漾水波,时而浊浪拍岸,时而水天一色。

        真正深入优秀传统文化的人都能发现,传统并不意味着保守、封闭,更不是“土里土气”,它可以很现代。我在演奏《春江花月夜》时,就尝试着加入一些西方文化元素,如大提琴、小提琴、钢琴,采纳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陆》的主题音乐。因为《自新大陆》中的思乡情怀和《春江花月夜》中的月色与思念是对应的。这两首曲子看似不搭界,但它们的内在气质和基本逻辑是一致的,是可以相互呼应的。“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有根有据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活”的,是有“格”的,关键是要去发掘和探索,要有信心,要花心思,要见行动,真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17年9月4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文艺晚会上,我和上百名小演员一起表演了一个节目,孩子们唱闽南童谣《月亮月光光》,我用古筝演奏。演出结束时,专门安排几个孩子来到古筝跟前,轻轻摸了摸琴弦。这个设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就是希望有更多人,特别是我们的下一代能亲近民族乐器,亲近民族音乐,亲近我们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

        (作者:袁莎,系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演奏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