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16日 星期五

    四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言:

    用信息科技助力精准脱贫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16日 13版)

        今年两会期间,江苏万顺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善红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代表在今日头条“微头条”上讲述“我的扶贫故事”和“我的扶贫建议”,赢得了6000多万人次的阅读量和众多评论。

        3月15日下午,这四位全国人大代表来到今日头条参加分享交流会,畅谈扶贫故事和心得,表达脱贫新思考新建议,并就“信息科技如何助力精准扶贫”进行调研。

    用信息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周善红是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全国贫困村结对帮扶行动工作组副组长,2014年起组织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在一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探索出一条发展产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三业”联动、精准扶贫模式。

        周善红相信,“精准扶贫就要推动产业发展”。3月10日,他把这条经验、也是感想发布在了“微头条”上,很快就获得了上百万网友的阅读。他指出,借助今日头条“微头条”与关注扶贫事业和需要扶贫帮助的人交流,成为他扶贫工作的最新体验。

        今日头条“三农”频道大量推送的政策信息、科技信息甚至养猪、养鸡、养羊、养花等各种实用信息也引起了周善红的关注。“信息传播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基于平台的信息和科技优势,特别是积累的大数据,对深度贫困地区各类特殊人群和个人提供精准、实用信息和脱贫技能,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这是平台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周善红说。

    用互联网思维推进扶贫创业

        32岁的李君是一位从秦巴山深处的岫云村走出来的大学生。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年薪20万元的工作,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岫云村。“我放弃的是安逸的生活,得到的是一辈子的财富。”2010年,李君全票当选岫云村党支部书记。

        10年来,李君在扶贫路上的坚守,创造出全国推广的“岫云扶贫模式”。如今,李君探索结合“互联网+”、共享经济、新零售等多种模式,在四川发展崭新的创业项目,集合小农户的力量,以去规模化、去重量化、去中间化、定制化实现精细化养猪,助力农民增收,并为城里人提供优质优价猪肉。

        李君认为,产业扶贫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不是老百姓种什么养什么的问题,而是怎么卖出去、卖给谁、如何卖出高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现在的贫困户99%应该说都是个体的小户,扶贫创业的方向也许可以从帮助小农户和农业现代化实现有机衔接入手。”

    通过“扶志”“扶智”消除“贫根”

        “扶贫不是一味地给钱,而是要通过‘扶志’和‘扶智’消减贫根,阻断代际贫困,长效推进扶贫,让贫困人口站起来,走得远。”

        “突出科技合作的先导地位,多渠道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知识分享、技术转移、信息沟通和人员交流,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提高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些都是赵皖平两会期间在“微头条”上发出的扶贫思考和建议,吸引了广大受众的关注和热评。

        吴云波则是通过组建合作社、吸引农牧民入股的方式,实现了扶贫与扶志和扶智的结合。吴云波介绍,他们现在形成了从种草到养殖、屠宰、加工、销售、餐饮的全产业链条,牧民变成合作社的股民,股民又变成工人,不少牧民实现了就业。

        对于信息科技服务精准脱贫,代表们建议,要通过信息传播大家关心扶贫、关注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声音,特别是扶贫攻坚当中的典型、优秀人物事迹;要注重扶智,发展有利于农村科技推广普及的在线农技服务,服务贫困地区的学校和贫困学生的线上教育;要把信息服务和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帮助贫困地区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