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是写给谁听的?不就是写给老百姓听的!”在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开始前的“委员通道”上,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威海市政协副主席戚建波委员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
《中国娃》《常回家看看》《咱老百姓》《中华全家福》……这些歌曲里,总有几首你看到名字就能哼出旋律。这些曲子唱亲情、唱乡情、唱军旅之情,道出了百姓心声,它们皆出自戚建波之手。戚建波因此也得了一个“百姓歌者”的称号。由此,本报记者提问戚建波:“如何为百姓创作?”
“因为我本人就来自基层、来自老百姓,如何坚持为老百姓写歌,其实很简单,就是放平心态,摆正位置。”在戚建波看来,为百姓写歌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1981年至今,戚建波创作了800多首作品,其中22首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他十分喜欢“百姓歌者”这个称呼,一直把这4个字当作百姓对他创作的认可和鼓励。“对作者而言,你的作品老百姓喜欢听、喜欢唱,这就是最高的奖赏。”
戚建波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在平常的生活中,对身边的人多观察、多留意,看看他们都在想什么、干什么、渴望什么。”戚建波口中的“身边的人”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们关心小家,也关心大家,他们希望生活越来越好,更希望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也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几十年来,戚建波一直把“为老百姓写歌”作为他创作的主线,为人民写歌的信念深深扎根在心中。在他看来,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一名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写岀百姓的心声、唱出人民的渴望。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本报记者 李笑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