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面对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作为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水不仅是淮安赖以生存的源泉,更流淌着这座城市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如何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文为魂,做好水文章,传承水文化?就此,记者采访了江苏淮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蔡丽新代表。
蔡丽新代表说,在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中,淮安市始终秉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围绕里运河、大运河、淮河三条轴线,优化“城水相依、组团相间、生态相连、文脉相融”的城市空间形态,做优“生态+”布局,突出推门见景、放眼是绿的生态优势,走出一条生态优先新路子。
蔡丽新代表介绍,目前,淮安的控源截污工程、备用水源工程、河道治理工程、污水处理提标改造等众多水环境治理工程都在如火如荼进行,河长制全面推行,河道管理和保护工作也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都经过淮安,运河淮安段的水利工程遗迹代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最高水平。蔡丽新代表说,在传承水文化上,淮安充分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底蕴,坚持重点片区开发与完善城区功能、增强辐射相结合,提升城市软实力,力图重现淮安“运河之都”的繁华盛景。
蔡丽新代表透露,2018年,淮安市计划投资136亿元、实施建设101个项目,推进景观改造“连片串线”,结合“纳湖入城”和城市功能片区融合,实施沿路、滨河、环湖区域生态廊道和慢行系统建设,实现各组团绿地之间有机联系、相互衔接,重点抓好洪泽湖、大运河、古淮河三条景观带规划,再现水韵风华。
(本报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