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在春花绽放燕子飞时,第108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如期而至。在此,我们向全国的女性同胞送上节日的祝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近日公布的一份调查从侧面印证了这一论断。调查显示,从70后到95后,中国女性越来越追求事业发展,独立意识在95后女性中尤为突出,近八成95后女性不甘局限于“贤妻良母”的角色定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越发明显地呈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特点。
这样的意识来源于女性地位不断提升的社会大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全面发展,把依法维护女性权益放在依法全面治国战略中统筹推进,切实解决女性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女性投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了维护家庭中妇女儿童人身权利,《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定实施彰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妇女人权的坚定立场;为了严厉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13—2020年)》加大预防和打击拐卖妇女力度;为了推动女性平等就业,《关于开展创业创新巾帼行动的意见》为女性在经济新常态下就业创业提供有效指导;为了在家事审判中正确处理夫妻债务,“婚姻法解释24条”强调:虚假债务、非法债务不受法律保护……
正是这些行之有效的举措,赋予了中国女性在奋力前行时更多的底气和信心,为女性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她们依然葆有真诚善良,更多了坚韧独立,她们用自己的爱岗敬业、助人为乐、扶危济困、乐于奉献体现着女性的大智大美。无论是忠于职守甘于奉献、护理艾滋病患者超万人次的一线防艾斗士杜丽群,还是以教育事业为天职、50余年倾尽心血培育人才的小提琴教育家俞丽拿;无论是忠心为党爱心为民,带领牧民脱贫致富的女支书乌云苏依拉,还是刻苦练就高超电焊技术,技压群雄、勇于技术创新的行业标杆于静……今年的全国三八红旗手们用出彩的人生故事,为亿万建功立业的中国女性定格。
毋庸讳言,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今天的中国女性在某些方面依然遭受着一些不平等的待遇。有些时候,女性在成长的道路上为克服性别偏见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社会快速变迁给部分女性群体带来了更显著的生存压力。
时代赋予女性更多种角色,这是机遇也是责任。多聆听她们的声音,重视她们的诉求,维护她们的权益,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女性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全面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好享有改革发展成果。新时代中,女性也必将更自觉地将个体的价值追求更深入地融入国家发展的历史大势中,在创造历史的同时更鲜明地体现自身价值,真正做到与新时代同行,在新征程建功。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