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面对面】
湖北省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代表在驻地报到后,立即着手整理他准备提交给大会的关于《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宜昌,是长江中下游的起点之城,三峡工程所在地,这座城市的发展“颜色”会直接影响长江的生态。“宜昌市委、市政府必须以实际行动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定不移地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张家胜代表说。
2017年9月,宜昌出台《关于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的意见》等文件,制定3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3年内全市“关、转、搬”134家化工企业,实现宜昌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装置基本“清零”。截至目前,宜昌市已累计依法关停了25家化工企业,其中就有一批纳税过1000万元的企业在内。
“如此大的动作并不意味着一关了之,更重要的是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张家胜代表表示,宜昌市委、市政府思路明确,实行“一企一策”,落实扶持政策。既做减法,也做加法。与此同时,编制《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化工产业项目入园指南》,将现有的10多个化工园区,分为优化提升区、控制发展区、整治关停区、禁止发展区,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
张家胜代表介绍,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宜昌产业格局悄然变化,生态状况明显改善。2017年,化工产值占工业比重由2016年的30.6%下降到19.8%,精细化工占化工产值比重提高到20.3%;长江、清江等重要河流国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高3.2个百分点,宜昌的天变得更蓝、水变得更绿,在生态环境上,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本报记者 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