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02日 星期五

    做老年教育的积极推动者

    ——访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委员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02日 07版)

        【新代表新委员新期待】

        在上海市黄浦区丽园路,有一个“上海市老年教育成果展示厅”。展厅向全社会开放,一月一展,由高校、区县老年教育机构承办,展出老年学员的优秀作品。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逢人便推荐:“一定要去看看,绝对让你惊叹。”

        今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倪闽景,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1989年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到沪上一所中学担任物理教师,后任校长,其后转任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去年,他从上海市奉贤区副区长任上重回教育战线,担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长期关注基础教育,关注孩子,这一次,倪闽景的目光停在了“白发”上。几年前,因为自己母亲的缘故,倪闽景开始格外关注老年人的学习问题。去年8月开始,和同事一起系统调研上海的老年教育现状,更让他觉得进一步推动老年教育的急切和紧迫——“老人的事和孩子的事同等重要,都是关乎我们未来的事,关乎千家万户的事,是一项战略性的工作。”

        老龄化是城市正在面临的挑战,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相互影响,给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社会治理带来压力,成为城市创新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全局性问题。在倪闽景看来,老年人的需求不仅仅是“老有所养”,同样渴望“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创”。学习对老年人的健康寿命极其有好处,直接关系到社会和家庭的养老投入,对于家庭的幸福和谐也至关重要。

        上海是全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的城市,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3岁。“退休了就老了吗?以前大家觉得五六十岁就老了,现在这个人群恰恰是一个很有热情和创意的群体。”倪闽景说,上海有一群可敬可爱的“80后”“90后”老人,像指挥家曹鹏等,都是处在不断学习的状态,保持着青春活力。去年还有一批在区老年大学就读的老年学员参加成人高考,选择进入高校深造,圆自己年轻时的梦。

        倪闽景提起“第三年龄”的概念,这个名词最初来自法国,指的是退休期。在此之前是儿童及青少年期,职业及谋生期,之后是依赖期。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生活压力较低,家庭负担不重,在发展自身的才能和兴趣方面具有较大的可能性和便利条件。在“第三年龄”这一时间段里,若能处于良好的状态,就能有效减少生活中的不适,提高生活质量,缩短第四年龄期的依赖期限。“第三年龄”可以说是人生的另一个关键期。

        倪闽景介绍,上海的老年教育起步较早。从1985年起步,到2011年颁布实施《上海市终身促进条例》,在全国第一次将老年教育工作写入地方性法规,历经30多年发展,基本形成了“就近、便捷、快乐”的老年教育发展格局。目前,上海有4所市级老年大学,以及遍布各区和行业系统的87所分校,每个街镇都建设了老年学校,80%的居村委建设了学习点。

        即便如此,老年教育资源依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亟待进行系统盘整,在打通整合中找空间、挖潜力,同时加快场所建设,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在家门口获得优质学习资源的需求。老年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不只是“字大一点”,很多时候用传统的方法教老年人,效果不好,如何激发老年人的学习兴趣,提高老年人的学习质量,需要研究推动。去年,上海设立了老年教育教材研发中心,探索更适合老年人的教学手段。

        “学习的概念很丰富,学习是一辈子的事,终身教育是一种理念,不是一个学段。”倪闽景说,“老年人的学习更多出于审美需求,为了更好地完善自我,更好地与人沟通,提升生活趣味,寻找人生意义。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到这个时候了。这五年,我想努力做一名老年教育的积极推动者。”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