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国花样滑冰选手金博洋创造了中国花滑男单最好成绩,短道速滑女队小将李靳宇获得一枚宝贵的银牌。对于以“全面参赛”为主题的中国冬奥军团而言,15日第一次登上奥运钢架雪车赛场并获得第13名的耿文强开始走进了中国媒体的视野。
从常馨月在平昌猎鹰一般地完成中国女子跳台滑雪的历史性“飞跃”,到刘佳宇勇夺平昌冬奥会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银牌;从主攻冰上和雪上技巧类项目到开拓弱势项目的疆土,冰雪赛场上出现了更多中国选手的身影,折射出我国冬季运动发展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积极突破冰强雪弱的局面
为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钢架雪车国家队在2015年成立。耿文强虽然只有22岁,但原本是跳远运动员的他已经是这支新队伍的“元老”了。
钢架雪车又被叫作无舵雪车、俯式冰橇,是在传统雪车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种运动项目,运动员完全依靠自身重力滑行,从滑道上呼啸而下,时速可以超过130公里,银白色的世界里,耳畔只有风声和呼吸声。
在平昌,中国选手在10个小项上首次获得冬奥会参赛资格,其中绝大多数是雪上项目。常馨月通过积分赛赢得飞跃冬奥赛场的机会,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的臧汝心、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技巧的张可欣已经在洲际和世界级比赛夺得过冠军。中国队在雪上项目最大的收获就是雪车,共获得4张本届冬奥会的入场券。
本届冬奥会共设102枚金牌,其中雪上项目70枚。如同田径之于夏季奥运会的地位,雪上项目也是冬奥会的基础大项。如何扭转雪上项目的弱势地位,成为摆在中国体育面前的考题。2015年,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奥成功后,从竞技体育恶补短板的角度看,为现有队伍添加“新血”,“走出去请进来”、跨界跨项选才等举措是积极的尝试,一些项目在低起点和零起点上寻找突破口。打破冬夏运动的界限,从更为底层的运动规律中寻找项目共性,找准突破方向。
截至2017年5月,中国冬季项目已完成平昌冬奥会所设的102个小项的国家队组建。从零基础到慢慢进入冬奥会赛场,中国冬季项目告诉世界“我来了”,中国冰雪运动不断加速、不断超越、不断拓展边界。就像刘佳宇所说:“单板滑雪在国内发展才十几年,就能取得冬奥会奖牌,我们的进步是飞速的。”
不回避开拓疆土的阵痛
82名运动员征战平昌冬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不仅刷新参赛人数纪录,冰上项目、雪上项目各41人的结构更是不曾有过。中国在历届冬奥会获得的53枚奖牌中,只有5枚来自雪上项目,并且全部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在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等基础大项中鲜有人能进入前30名,不仅落后于欧美冰雪强国,与亚洲的日本、韩国也有一定差距。
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表示,薄弱的冬季竞技体育项目,翻身需要过程。中国冰雪运动的布局是2022年“全面参赛”,如果没有对冰雪基础大项的持续投入,中国冰雪无法摆脱举步维艰的局面。
刘佳宇、常馨月为雪上项目开了个好头,但中国雪上健儿暂时很难取得靠前的名次。在平昌,冰上项目的人才危机也初现苗头。
中国冰雪选手在温哥华冬奥会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后,紧接着在索契冬奥会上遭遇运动员青黄不接,因而成绩有所退步。本届冬奥会,冰上项目的人才危机更加明显。在我国传统优势项目短道速滑中,女子500米从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杨扬夺冠开始,中国队在都灵冬奥会、温哥华冬奥会和索契冬奥会该项目中连续斩获金牌,但本届无论男队还是女队,运动员悉数因犯规被判罚出局。中国短道速滑主帅李琰说:“中国队在女子500米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不是我们实力下降,而是对手进步太快。”
目前,国家体育总局正在着力实现的发展规划,才是提升我国冬季运动实力的关键。提升竞技水平和推动大众参与是一体两面,二者彼此借力,为可持续发展夯实后劲。在竞技层面,不能仅依靠全国数百人的专业队勉力支撑,孤军奋战。打破固有格局和模式,才能为冰雪基础大项的未来打开一片新天地。面对开拓疆土的阵痛期,中国冰雪运动志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
从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初次亮相开始,中国选手就在追寻属于自己的速度与激情。中国冬奥故事,曲折之后必现精彩。
(本报韩国平昌2月17日电 本报记者 王东 侯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