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10日 星期六

    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有质量的教育

    作者: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10日 07版)

        贵州毕节箐山希望小学的孩子在山岗上快乐嬉戏,在这里支教老师接力的火把代代相传。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朱永新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许仲梓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马德秀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俞敏洪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主持人:本报记者 俞海萍

        嘉 宾: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苏州大学教授 朱永新

        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许仲梓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 马德秀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扶贫也需要面对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命题转变。今天我们邀请了四位嘉宾,围绕教育扶贫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拔除穷根 不让贫困代际传递

        主持人:您认为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战中有怎样的意义?和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教育扶贫有什么特殊性?

        朱永新:教育扶贫既包括面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青少年儿童的基础教育,也包括面向成年劳动人口的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前者保障受教育权利、奠定人才成长的基础,后者提升就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收入水平。所以,教育扶贫肩负着扶智与扶志的双重任务,决定贫困人口自身追求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内在条件和精神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强调教育扶贫的工作,他提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研究表明,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剥夺的贫困”,是比收入贫困更深层的贫困,它会引发“贫困的代际传递”。一方面,教育扶贫的投入具有生产性。教育可以作为手段,提升贫困人口的生活和劳动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另一方面,教育本身就是目的,对于满足贫困人口精神文化的需要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二重属性是教育扶贫区别于其他扶贫的根本点。

        许仲梓:教育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

        教育扶贫有其特殊性,一是公平性,为所有孩子提供优质均衡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具体体现;二是根本性,“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为贫困群体自身发展提供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保障;三是基础性,为贫困地区培养适合的技能人才,有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四是长效性,扶智与扶志结合,脱贫防止返贫。

        马德秀: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和追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央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教育是脱贫发展的“重头戏”。民族的希望在教育。中央就扶贫“怎么扶”提出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就是其中之一。教育脱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教育脱贫具有基础性地位和先导性功能。抓教育所产生的倍增效益远远大于扶贫本身的投入。教育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也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重要的途径。

    明确靶向 做好最根本的精准扶贫

        主持人:在您看来,教育扶贫推行至今,重点和难点在哪?

        朱永新:教育扶贫取得明显进展,但“冰花男孩”事件凸显出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还有短板和不足,存在着对教育扶贫的意义认识不足,重点把握不到位,一些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差、贫困学生多、贫困家庭子女就业难等突出问题。

        具体来说,一是教师短缺。虽然国家实施了特岗教师计划和免费师范生,但真正下到贫困地区的教师仍然杯水车薪。二是办学条件差。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建筑和设施条件不达标。三是技能培训不完善。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免费对“两后生”的宣传不够。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强。四是稳定入学率和升学率仍然面临不少困难。由于受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学条件落后、求学环境恶劣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一些落后农村“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开始沉渣泛起。

        许仲梓:近年来,举国上下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完整的学生资助体系。我认为有三个方面尤其重要。

        夯实教育脱贫根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在民族地区要注重“双语教师”的培养,加强“汉语+民族语言”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这对于提升民族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要关注留守儿童,构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力量相衔接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

        提升教育脱贫能力,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着重培养“教师+技师”的“双师”队伍,坚持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支持贫困初中毕业生到发达地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努力使他们至少掌握一门技能。

        拓宽教育脱贫通道,积极夯实升学就业条件。通过多种渠道支持贫困家庭学生考入大学,完善就学就业资助服务体系,落实贫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政策。

        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有了新内涵新需求。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脱贫攻坚基本方略,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

        马德秀:贫困乡镇和中西部老少边穷岛地区是教育脱贫的“硬骨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但也应看到,教育基础薄弱和结构失衡同时并存,在老少边穷岛地区尤为突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一些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

        教育扶贫首先是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同时,让他们有向上的希望,在结束义务教育之后,能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一技之长;还能进入高中,考上大学。让孩子们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

        俞敏洪:我去年到山区做了很长时间的考察,那里的许多孩子得不到好的师资、教育资源和教育学习环境。而城市中优质与非优质教育资源的差别也非常明显,以至于老百姓花巨资购买学区房。

        面向未来,国家一要提升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均衡性;二要提升大学整体教学水准和教学质量,和世界接轨;三要支持和鼓励民间有创造性的教育力量出现,通过制定良好政策把民间教育和公立教育的优势结合起来。

    全民参与 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主持人:您觉得突破这些瓶颈需要社会各界从哪些方面共同推进?

        朱永新: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新策略和新机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脱贫攻坚的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也是头等难事。没有全国动员、全民参与,没有集聚全社会的力量是难以取得胜利的。

        首先,各级政府要明确教育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落实好县区政府在义务教育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要确保优秀教师在贫困地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建立教师激励制度和交流机制;逐步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定向培养贫困地区师范毕业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退休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讲学;改革现行教师编制管理制度。

        其次,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扶贫工作。当然,社会力量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想要让农村教育得到根本改变,还需要政府层面的引导和支持。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应该有相对清晰的界定。政府应该保证乡村学校整体建设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企业和社会机构介入,进一步提升乡村学校内涵和品质。在技能培训上,企业要加大参与力度,同时鼓励社会办学机构在贫困地区办学,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

        此外,东西部协作也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加快推进发达地区支持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协作发展计划,应建立中职教育资助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学生到哪里就读,就把经费转移到哪里,这样贫困学生也能去发达地区就读中职。

        许仲梓:我认为首先要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引导贫困地区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注重扶贫先扶智,不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其次,要落实教育脱贫政府责任。各级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把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融合发展,做好各自领域涉及教育脱贫的相关工作,在落实各项具体政策和工作任务中予以体现。

        同时,要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公益组织参与教育脱贫工作。积极引导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继续实施好各种公益项目或志愿服务项目。此外,要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及时掌握贫困人口教育发展情况,保证贫困学龄人口应学在学、应助尽助,动态跟踪学生升学就业发展,保障贫困人口政策不断,促进脱贫不返贫。

        马德秀: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脱贫的“先手棋”。教师强则教育强。我国有4000多万乡村中小学生,背后是280多万乡村中小学教师,他们坚守在边远贫困地区的乡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牵住了教师这个关系教育质量的“牛鼻子”,教育脱贫才激活了“一盘棋”效应,才能真正事半功倍。

        要通过政府支持和社会力量投入,共同打好“教师培养培训”这场提升贫困地区教师队伍水平能力的“主动仗”。一方面,强化政府在加强乡村教师培养中的职责,把“教育脱贫攻坚五年规划”等文件提出的“特岗计划优先满足贫困县需要,国培计划优先支持贫困县乡村教师校长培训”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力量打好教育扶贫攻坚战,动员东部地区社会组织、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俞敏洪:国家在教育普及上已经下了大力气,每年向农村地区倾斜了至少上千亿的教育资金。硬件方面也投入很多,现在很多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都安装了先进的设备,但有的地方连基本操作都不会,造成很大浪费。我认为,国家投入应往软件、软系统方面倾斜,我觉得这些钱如果多花一点在教师身上。

        中国教育应当从整体布局上,分三个层次解决问题:一是中央政策和资源的调拨,二是党派以及一些事业单位、教育基金方面,三是调动民间教育力量方面。

    均衡发展 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主持人:您觉得“上好学”的需要,对教育扶贫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朱永新:新时代、新变化,必然对教育扶贫提出了新要求。我认为,一是要启动实施乡村教育振兴战略。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谋划和推进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保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基础上,谋划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是要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学前和高中的短板。重点解决农村学前无学上、无人教问题,贫困地区初中辍学问题和上高中难问题,加快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三是提高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要通过对口援助、产学合作等途径,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确保精准学习与精准就业。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发展职业教育可以缩小收入差距。有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工业越强,教育水平较低的社会阶层从职业教育中的获益就越多。在职业培训更为普及的国家,收入最低的就业者在社会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明显更高。有趣的是,不仅更好的职业教育与强大的工业总是同时出现,而且这两个因素也与最富有的人群在社会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更低有关。所以,我们国家仍然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发展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让贫困家庭子女精准接受职业教育。

        许仲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巨大,人民对教育的获得感也在不断增强,“有学上”的问题总体上已经解决,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逐渐成为主流。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但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网络教育、终身教育仍是薄弱环节,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仍然存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更高水平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准确把握新矛盾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质量”两个词,概括出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新使命,在公平上精准用力,在质量上求实效,才能实现教育公平。什么是“上好学”?我认为一是条件好,加强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条件改善和教育教学、学校管理软件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二是师资优,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配上优秀的教师;三是选择多,大力发展适合的教育,让贫困家庭学生有更多成长成才的渠道。四是出路广,加强终身教育,完善社区教育,让更多的人拥有一技之长,走上就业致富之路,使教育成为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计。

        俞敏洪:党的十九大报告讲中国的发展,讲百姓的民生,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要保证全体人民一个都不落下地过上美好生活,我认为背后最重要的是教育。比起30年前教育的整体落后,现在中国教育发展了,但不均衡现象更严重了。中国教育未来要解决的比较重大的问题不是有没有优质教育资源,而是教育资源应当怎样惠及每一个拥有教育权利的人。

        让中国教育更加均衡,为农村山区孩子们的发展而努力,是我们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联合一切有生力量,建立教育扶贫统一战线,一起为中国那些没有机会的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的生命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